紫花地丁的传说
紫花地丁(学名:Violaphilippica),别名野堇菜、光瓣堇菜等。多年生草本,属侧膜胎座目,堇菜科多年生草本,无地上茎,高4~14cm,果期高可达20余厘米,叶片下部呈三角状卵形或狭卵形,上部者较长,呈长圆形、狭卵状披针形或长圆状卵形,花中等大,紫堇色或淡紫色,稀呈白色,喉部色较淡并带有紫色条纹;蒴果长圆形,长5~12mm,种子卵球形,长1.8mm,淡黄色。
药名:紫花地丁 处方名:地丁、地丁草、紫地丁 别名:堇堇菜,箭头草(《普济方》),地丁、羊角子(《乾坤秘韫》),独行虎(《纲目》),地丁草(《本草再新》),如意草(《随息居饮食谱》),宝剑草(《植物名实图考》),犁头草(《河南中草药手册》),紫地丁、兔耳草(《中药大辞典》),金剪刀(江苏),小角子花(黑龙江)。原植物紫花地丁又名:紫地丁、兔耳草、辽堇菜、米口袋,又名:米布袋(《纲目》)、大米口袋、多花米口袋、毛紫云英、疔毒草、小丁花。 性味:苦、辛、寒、无毒 归经:入心经、肝经。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消肿、清热利湿
主治:治疔疮,痈肿,瘰疬,黄疸,痢疾,腹泻,目赤,喉痹,毒蛇咬伤。
性味归经:苦,寒。①《滇南本草》:“性寒,味苦。”②《纲目》:“苦辛,寒,无毒。”入心、肝经。①《玉楸药解》:“入手少阴心、足少阳胆经。”②《要药分剂》:“入肝、脾二经。”
简介紫花地丁性寒味微苦,有清热解毒的功效。主治黄疸、痢疾、乳腺炎、目赤肿痛、咽炎;外敷治跌打损伤、痈肿、毒蛇咬伤[2]。紫花地丁所含黄酮甙类及有机酸对金色葡萄球菌、猪巴氏杆菌、大肠杆菌、链球菌和沙门氏菌都有较强的抑菌作用[3]。
所富集微量元素,对人体内多种酶的活性有作用,对核酸蛋白的合成、免疫过程、细胞繁殖都有直接或间接的作用,可促进上皮细胞修复,使细胞分裂增加,T细胞增高,活性增加,从而对生物体的免疫功能起调节作用,通过酶系统发挥对机体代谢的调节和控制。所含锌可抗病毒,并能刺激抗毒素的合成,提高对传染病的抵抗力,是其:“清热解毒”、“治疽疗毒”的基础。[4]
化学成分紫花地丁含有机酸、黄酮及其甙类、酚性成分、糖类、氨基酸、多肽及蛋白质、皂甙、植物甾醇、鞣质等10种有效成分[5]。富集铜、铁、锰、锌、镁等微量元素[6]。
史料记载日岛舌:全株治急性黄疸型肝炎,结膜炎,喉炎,乳腺炎,痈疽肿毒《滇药录》、《滇省志》。
阿拉克俄:全草治急性结膜炎,咽炎,急性黄疸型肝炎,腮腺炎,烫伤,疔痈,疔疮,毒蛇咬伤等《怒江药》。
耳子司:全草治毒蛇咬伤,疔疮,乳腺炎,肠炎,急性结膜炎,黄疸,淋浊,目赤,生翳,产后瘀血《滇药录》。耳子可:用于痛经,产后瘀血,乳痈,肠炎,淋浊,目赤生翳,毒蛇咬伤[15]。
骂麻剃,Malmackeip,骂恪铁(Malloctieec):全草主治忍卡(贯耳底),耿甚(疮疖)《侗医学》。
Vobheebkabnieb窝灰卡那:全草主治热经头痛发烧,面红,大汗,无名肿毒,毒蛇咬伤《苗药集》。
全草治痈疖,乳腺炎,咽炎及扁桃体炎,黄疸型肝炎《畲医药》。全株治乳腺炎,咽喉炎,眼结膜炎,疔疮肿毒,肠炎,毒蛇咬伤《滇省志》。
吉斯一地格达,宝日尼勒一地格达:全草用于清热解毒,凉血消肿[]。尼勒其其格:全草治“协日”病,黄疸,“赫依”热,肝火,胆热《蒙植药志》。[7]
全草(地果草):辛、酸,微寒。散风,清热,消肿。用于风火赤眼,目翳,乳痈,瘰疬,疔肿。[7]
全草:苦、微辛,寒。清热解毒,消炎止痛。用于疔疮,瘰疬。
附方
1、治黄疸内热地丁末,酒服三钱。(《乾坤秘韫》)
2、痈疽恶疮。用紫花地丁(连根)、苍耳叶等分,捣烂,加酒一杯,搅汁服下。
3、痈疽发背。用三伏天收取的紫花地丁草,捣碎,和白面,放醋中泡一夜,贴疮上,极有效。
4、疔疮肿毒。用紫花地丁草捣汁服。又方:用紫花地丁草、葱头、生蜜一起捣烂贴患处。又方:用紫花地丁根、去粗皮,同白蒺藜共研为末。加油调匀涂患处。
5、喉痹肿痛。用紫花地丁叶,加酱少许,研成膏,点入喉部。取吐为效。
6.治痈疮疖肿紫花地丁、野菊花、蒲公英、紫背天葵子各一钱二分,银花三钱。水煎服,药渣捣敷患处。(《医宗金鉴》五味消毒饮)
7.若气血亏虚者,可加入当归、黄芪;若湿热凝结骨痈疼痛高肿者,可与茯苓、车前子、金银花、牛膝同用,以利湿清热。
8.凡颈项瘰疬结核者,可与夏枯草、玄参、贝母、牡蛎相合,以散结消肿。
9.目赤肿痛:鲜草30克、龙胆草15克,水煎服。
10.乳腺炎:鲜草30克、水煎服,另取鲜草适量捣烂敷患处。
11.治乳吹并一切毒黄花地丁(即蒲公英)、紫花地丁各八两。以长流水洗净,用水熬汁去渣,又熬成膏摊贴。(《惠直堂经验方》地丁膏)
12.治疮毒气入腹,昏闷不食紫花地丁、蝉蜕、贯仲各一两,丁香、乳香各二钱。上为细末。每服二钱,空心温酒下。(《证治准绳》)
13.治腮腺炎鲜紫花地丁9g,白矾6g.共捣烂外敷患处,每日换1次。(《青岛中草药手册》)
14.治淋巴结核地丁15g,夏枯草12g,元参9g,大贝母9g,牡蛎15g.水煎服。(《青海常用中草药手册》)
15.治阑尾炎紫花地丁、金银花各30g,连翘、赤芍各15g,黄柏9g.水煎服。(《宁夏中草药手册》)
16.治肠炎痢疾紫花地丁、红藤各30g,蚂蚁草60g,黄芩10g.煎服。(苏州医学院《中草药手册》)
17.治前列腺炎紫花地丁、紫参、车前草各15g,海金沙30g.煎汤,每日1剂,分2次服,连服数日。(苏医《中草药手册》)
18.治热病发斑紫花地丁、生地各15g,赤芍、丹皮、连翘各9g,生石膏30g(先煎)。煎服。(《安徽中草药》)
19.治麻疹热毒紫花地丁、连翘各6g,银花、菊花各3g,水煎服。(《陕甘宁青中草药选》)
20.治目赤肿痛紫花地丁、菊花、薄荷各9g.赤芍6g.水煎服。(《青岛中草药手册》)
21.治毒蛇咬伤用紫花地丁内服外敷治疗本病6例疗效颇佳。方法:用鲜品l00g捣碎成泥米泔水g调取汁内服,用量每次服50~l00ml,其渣加雄黄3g捣匀外敷。每日换药1次,疗程为5~10日。
22.治外伤出血鲜犁头草、鲜酸浆草各适量。共捣烂,敷患处,用纱布包扎。(13~14方出自《河南中草药手册》)
23.治疗化脓性腱鞘炎有人用地丁散治疗本病6例疗效满意。方法:紫花地丁、半枝莲各30g,银花、野菊花各12g,皂刺、车前草、生山栀各15g,连翘、黄芩各9g,甘草3g,每日1剂,水煎3次取混合滤液ml分3次饮用。创面消毒,外敷药渣每日换药1次。治疗经3~10日,本组病例全部治愈。
24.治疗腭扁桃体周围脓肿有人用紫花地丁治疗腭扁桃体周围脓肿33例。方法:紫花地丁、蒲公英、生地黄各15g,金银花30g,薄荷6g,桔梗log,天花粉、浙贝母、牛蒡子、玄参各12g.初起邪在表加荆芥、防风、白芷;热毒传里,里热壅盛加连翘、栀子、大黄;痰壅盛者加僵蚕、胆南星;脓已成者加穿山甲、当归尾、乳香、没药、陈皮。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各服1次。结果:治愈28例,好转3例,未愈2例,总有效率为93.8%.
历史
紫花地丁一名最早见于《千金方》。地丁之名则散见于唐、宋各种方书,而《本草衍义》中之地丁为蒲公英的别名。在《本草纲目》中李时珍首次单列紫花地丁一条,别名箭头草、独行虎、米布袋。并称:“其叶似柳而微细,夏开紫花结角,平地生者起茎,沟壑边生者起蔓。”根据这种描述很难判断为何种植物,但《本草纲目》金陵版附图,据日本学者难波恒雄等考订为野牡丹科植物。与《本草纲目》同时代的《滇南本草》所载紫花地丁为远志科远志属植物苦远志。其后《植物名实图考》尚有以唇形科黄芩属植物为紫花地丁者,此种今未见应用。《植物名实图考》还收有“堇堇菜”,一名箭头草,是紫花地丁的一种,称:“按此草江西、湖南平隰多有之,或呼紫金锁,又呼紫花地丁。”同时作者还认为犁头草、宝剑草、地草果亦即堇堇菜,但产地不同叶长圆尖缺各异“.从文字与所附四幅图看来均为堇菜科堇菜属植物。由此可见,长期以来就存在紫花地丁同名异物问题。近代商品中紫花地丁有下列几个类型:①堇菜科堇菜属多种植物,习称紫花地丁;②豆科米口袋属多种植物,习称甜地丁;③罂粟科植物布氏紫堇,习称苦地丁;④龙胆科植物华南龙胆,习称广地丁;⑤远志科远志属多种植物,习称竹叶地丁,但此种已很少使用。现时堇菜科光瓣堇菜以紫花地丁之名收载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年版一部附录。
考证
本种以堇堇菜之名始载于《救荒本草》,云:“堇堇菜,一名箭头草。生田野中。苗初塌地生。叶似铍箭头样,而叶蒂甚长。其后,叶间窜葶,开紫花。结三瓣蒴儿,中有子如芥子大,茶褐色。”根据形态描述,并参照其附图,所指应为堇菜科植物紫花地丁。《纲目》云:“紫花地丁,处处有之。其叶似柳而微细,夏开紫花结角。”《植物名实图考》在“犁头草”下记载:“犁头草即堇堇菜。南北所产,叶长圆、尖缺各异;花亦有白紫之别,又有宝剑草、半边莲诸名,而结实则同。”书中共附图三幅,其中宝剑草一图,其原植物为本种。本草中对紫花地丁这一名称的记载是比较混乱的,如《纲目》引《普济方》云:“乡村篱落生者,夏秋开小白花,如铃儿倒垂,叶微似木香花之叶。此与紫花者相戾,恐别一种也。”其附图也是据此而绘;《植物名实图考》在十三、十四卷也分别载有两种紫花地丁,但考其附图均非堇莱科植物。
传说
1紫花地丁节的由来奥林匹克山的三月,火神的紫色地丁花冠俘虏了维纳斯的芳心;拿破仑倾心于紫色地丁,他的追随者便以紫花地丁作为党派徽记,拿破仑被流放到厄尔巴岛时,发誓要在紫花地丁花开时返回巴黎,年的三月,女人们身着堇色华服,把紫花丁花撒向皇帝的必经之路。今日法国的图卢兹,每年在2月举办“紫地丁节”。
2紫花地丁的传说据说河川之神伊儿的美,连美神都不禁为之侧目。但是,无奈宙斯说什么也不肯割爱。美神小声的呼唤伊儿,两人经常在草原上快乐地玩乐谈天。不巧,有一回被宙斯之妻赫拉看到了,伊儿便匆忙地变成小牛躲了起来。宙斯为了让小牛吃草而创造了紫花地丁的草。但是,当宙斯从赫拉那儿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后,就生气地把伊儿变成了星星。悲伤的宙斯,为了怀念伊儿的美,又在草上增加了一种美丽的花朵,那就是紫花地丁的花朵了。
3花语:诚实。紫花地丁的花语是“诚实”。传说河川之神伊儿与美神相恋,一天,两人在草原上玩乐谈天时,被宙斯之妻赫拉看到了,伊儿便变成小牛躲了起来。宙斯为了让小牛吃草而创造了紫花地丁的草。但是,当宙斯从赫拉那儿知道了真相后.就生气地把伊儿变成了星星。悲伤的美神.为了怀念伊儿的美.又在草上增加了一种美丽的花朵,那就是紫花地丁的花朵了。
4从前,有两位花郎,常在一起沿村讨饭,日久天长,两个人感情渐渐深厚,即结拜为兄弟。他俩白日讨饭,夜间同宿于破古庙中。
一天,弟弟手指突发疔疮,疼痛难忍,红肿发亮。哥哥焦急如焚,心想若不及时诊治,手指有烂掉危险。于是,他带其弟前去寻医。离此不远有座东阳镇,有一家“济生堂”药铺,既治病又卖药,有一种自制治疗疔疮外用药。老板见是花郎讨花,就以先拿五两银子再给药为借口,将两个花郎拒之门外。无奈俩弟兄离开东阳镇,来到一片山坡地,弟弟疼痛难忍。这时,太阳快落山了,满天霞光照在山坡上,有一种紫草花在眼前耀耀生辉,哥哥顺手掐了几朵放在嘴里嚼嚼,觉得苦丝丝的,便又吐在手心里。此时弟弟的手指头火烧火燎心难受,哥哥顺手将刚刚吐出来的花瓣按在弟弟的手指头上。过了一会儿,弟弟感到手指头凉荫荫的,比刚才舒坦些了,又过了一个时辰,弟弟的手指头竟不痛了。他们又采一些带回庙中捣烂糊在手指头上,并用紫花草熬水喝了下去,安安静静地睡了一夜。第二天早晨,肿痛果然消了。过了二天后,疔疮竟奇迹的全部好了。
后来花郎就根据这种草秸梗笔直,象一根铁钉,顶头开几朵紫花的形象取了“紫花地丁”的名字。
大清乾隆三十三年,缅甸贡榜王朝建立后,凭着其军力,遂出兵入侵中国,清缅战争爆发。次年二月,大清将军傅恒率五万大军出征缅甸。临行时,乾隆皇帝还亲自在太和殿授之敕印,并把自己用的甲胄赠给傅恒,以表示对他的信任和期望。大清将军傅恒率领大军徒步跋山涉水,大军士兵们行至正是雨季,历时一个多月时间到达清缅边境。
缅甸地处南亚,是亚热带气候,炎热多雨。到达清缅边境不久,清军方面不少士兵身上出现了红疹,不明毒气等皮肤疾病,轻者奇痒难忍,重者溃烂疼痛难行,士兵们脚还长期浸泡在泥水里不能及时清洗,相继感染了严重脚气,恶劣的环境下,细菌真菌滋生迅速。士兵们更是出现各种严重的不明皮肤疾病,瘙痒难忍,溃烂疼痛,随军军医用尽多种药物,想尽方法,士兵们的皮肤疾病都只得到短暂的临时抑制,但症状不见好转,没有达到治疗效果,隔日症状仍然出现,有的士兵症状甚至更为严重,这严重困扰着大清的军队,导致在清缅战争刚开始,清军士兵方面无心恋战。
傅恒将军将情况上奏乾隆皇帝,乾隆皇帝得知后大怒。乾隆皇帝下令要求随军军医用一切办法控制病情,随即通告全国赏寻良药。
不久后一位自称是郎中的民夫求见将军说有治病良药献上。于是,获得准许后郎中便用带来的药为将士们治疗,果然立见奇效!几天后,军中士兵们的皮肤疾病也完全康复,大清军队于年底收复了边境失地,凯旋而归。因为清缅战争中清军大获全胜,凯旋时傅将军恳请献上良药的郎中一起进京面圣。
后得知,该民夫是江西籍,家乡乐安县流坑村,姓董,医院太医,该药方是明朝专门用于治疗帝王子女、嫔妃的皮肤疾病的特疗药“紫花地丁”,因该药方有一必不可少草药成份“紫花地丁”而命名。乾隆皇帝给该郎中建造一医馆,并赐名“康御堂”,好让这良药再造福清朝人民。
后因清末战乱被损,药方后人有幸留存。江西”康御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伟先生有缘得到此药方“紫花地丁”时,承诺将此药方造福百姓,行医行善。公司对该中草药方做了深入研究发现,药方成份奇为独特,能够快速透皮杀菌止痒。
江西康御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根据独有的技术配方将中药提取液通过二次发酵技术,将配方最终达到具有生物学活性小分子,分子量最高达到。
公司运用现代高科技技术对药方的重要成份更有效的提取,更科学的配制加工生产。
公司仍将此药命名“紫花地丁”。经过几个朝代几百年的帝王子女、嫔妃专用的皮肤疾病特疗药“紫花地丁”透皮抑菌膏又诞生了。
这个曾经使一个天朝的军队赢得了一场战争的胜利的传奇良药“紫花地丁”,在今天依旧焕发着曾经的荣耀,承载着健康和梦想与您一起飞翔。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