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暑不止藿香正气,5个小方让您安然度夏
中医药权威精品知识
喜欢,就为我标星
小编导读暑季气候炎热,伏天里又多兼湿,“暑伏暑伏,上蒸下煮”,让人浑身不适,易诱发暑病。中医暑病有阴暑和阳暑,治疗不止有藿香正气,北京卫视“养生堂”专家、医院专家王玉光为您推荐几个小药方——
暑伏时令的特点是暑热内盛、耗气伤阴,又多挟湿。所以在暑季,大家常常有口干口渴、身热汗多、胸闷气短、乏力困倦、头晕头昏、脘腹痞满、大便溏泄等症状。
暑有阴暑和阳暑之分中医对暑病的认识有阳暑、阴暑之分。
阳暑,多由于酷暑季节,室外烈日高温下劳作而得病,因炎热所蒸,周身内外皆热,可表现为面色红赤、壮热心烦、口渴欲饮、喘息声高息涌,脉洪数或浮洪有力。这个类型的中暑多见于快递、外卖、军营拉练等人群。
治疗宜清凉涤暑,比如用白虎汤、仁丹一类的方药。在有阳暑中暑先兆的时候,可以用清凉油、风油精等具有醒神开窍、清解暑热的药物。
阴暑,多是由于酷暑季节,久居密室空调房,贪凉饮冷而得病,可表现为头痛恶寒、肌肉关节疼痛、胸闷脘痞、恶心呕吐、大便溏泄,脉浮紧或浮弦有力。这个类型的中暑多见于夏季过食生冷,或者长期处于空调房的人群。此时宜选用辛温解表的方法,比如藿香正气散一类的方药。
调畅情志、食疗防暑《黄帝内经》云:“夏三月,此为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
夏季的三个月,要注意调节情志,切莫让怒气郁结于心,使自己的情绪压抑;暑季应调整作息时间,宜晚卧早起,不要讨厌太阳的光照和炎热的气候,应适当从事一些户外活动,切勿过多贪凉饮冷。
基于中医理论,医院院长刘清泉教授及呼吸科专家组推出了防暑代茶饮和药膳。
方法一:防暑清热饮(阳暑)处方:藿香3克、菊花3克、白茅根3克、薄荷2克、乌梅1枚
功用:芳香化湿、清热生津。
适用人群:高温、高热环境中工作或生活人群。
服用方法:将上5味药放入杯中,加~毫升开水,加盖闷泡30分钟。代茶饮。每日1剂,可供3~5人服用。
方法二:防暑和胃饮(阴暑)处方:藿香3克、香薷3克、穿心莲3克、生姜2片
功用:解表祛暑、调和肠胃。
适用人群:空调环境中工作或生活人群,平时贪凉饮冷过度的人群。
服用方法:生姜洗净切厚片,与其他3味药共放杯中,加~毫升开水,加盖闷泡30分钟。代茶饮用,供3~5人服用。
方法三:清凉绿豆汤绿豆30克、芦根9克、生甘草3克。将芦根、甘草2味药用纱布包好,加水适量与绿豆同煮5~10分钟。去药包。冷热饮均可。
方法四:清热解暑二豆薏米粥赤小豆、绿豆、薏苡仁、大米适量。煮粥,冷、热食用均可。
方法五:清热解暑凉拌菜鲜马齿苋、鲜鱼腥草、鲜穿心莲、鲜紫背天葵、鲜苏叶、鲜薄荷等任选一种,洗净,开水焯后,凉拌适量食用。
不同体质的夏季食疗养生有哪些菜谱?
如何通过运动、按摩改善体质?
在这本书都有解答——
《轻松学会体质养生》
(点击封面,立即购买好书)
本书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文化建设与科学普及专家委员会办公室推荐读物,经中华医学会、中华中医药学会30名医学专家联合审定,入选“东风工程”图书出版项目。本书提供9+1种体质辨析、7大方面详细指导,做您全家人的养生管家。另外,这还是一本可以“听”的养生书,随书赠送精华内容音频,帮您利用碎片时间,掌握全面养生。
想利用碎片时间坚持读书?
悦医家移动书馆是首选!
无app负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