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良春治疗结节病的经验
朱良春治疗结节病的经验
一、结节病与痰注、痰核近似结节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可累及全身多种器官的非干酪性上皮样慢性肉芽肿病变,可发生在淋巴结、肺、皮肤、眼、肝、脾、指骨等处,多见于30~40岁的女性。本病发展缓慢,虽属良性,但少数可导致呼吸机能不全或其他器官不可逆病变。笔者认为:本病与中医学的“痰注”、“痰核”近似。如《丹溪心法》云:“百病中多有兼痰者,世所不知。人身中有结核,不痛不红,不作脓,痰注也。”与临床所见符合,不过古人因限于时代条件,只能看到或扪及体表的结节而已。
二、化痰软坚是主要治则
笔者临床见此类病证,悉从“痰注”或“痰核”论治,以化痰软坚为主,视其兼证结合辨证用药。常用炒白芥子、生半夏为主药。《本草正》说白芥子消痰癖疟痞,除胀满极速,因其味厚气轻,故开导虽速,而不甚耗气,既能除胁肋皮膜之痰,则其近处者不言可知。”半夏长于燥湿化痰,降逆散结,其生者,用治痰核,其效甚著。《药性论》谓其“消痰涎……能除瘿瘤”。《主治秘要》亦赞其“消肿散结”之功,配合白芥子擅治痰核,个人临床用量最大曾达18g,未见任何毒性反应,为减少毒性,常加生姜1片以解其毒。配合海藻、昆布、生牡蛎、夏枯草、紫背天葵、炙僵蚕构成基本方。紫背天葵系毛茛科植物天葵的全草,块根名“天葵子”,种子名“千年耗子屎种子”,与紫背天葵草的菊科植物紫背千里光的全草,是两种药,不能混同。紫背天葵功能消肿、解毒、利水,对瘰疬结核有著效。
三、病案举例
例1:李某,女,46岁,工人,年2月25日诊。近年来,周身出现皮下结节,有时呈对称、串珠状,渐次增多至多枚,推之可移,按之坚硬,皮色不变,无特殊疼痛,病理切片证实病损属肉芽肿性质,诊断为“结节病”,服药罔效,舌苔薄,脉缓。予化痰软坚药消息之。方用:白芥子10g,生半夏6g,炙僵蚕、夏枯草、紫背天葵、海藻、昆布各12g,生牡蛎30g,生姜1片,红枣5枚。6剂后,自觉乏力,口干少津,脉细软,证属气阴两伤。上方加炙黄芪12g,党参、麦冬各10g以益气养阴。10剂后,痰核稍有缩小,症状仍呈虚象。效不更方,再加蜂房、地鳖虫、川石斛各10g,续服3剂。腿部结节即见缩小,质转软,未再增多。右肩关节酸痛,活动受限,曾诊为“冻结肩”(肩关节周围炎),舌质带紫,脉细弦滑。此痰瘀凝聚,经脉痹阻所致,仍用前法,续服汤方20剂,辅以丸剂(白芥子、紫背天葵、僵蚕、蜂房、地鳖虫各g,生黄芪、炮甲片、仙灵脾、当归、川石斛各g,陈皮、生半夏、三棱各60g,甘草30g。共研极细末,另用海藻、昆布各g,煎取浓汁,加蜂蜜为丸,如桐子大,每早、晚食后各服8g),连服4个月,全身结节消失。
例2:余某,男,46岁,干部,年2月5日就诊。因工作劳累,自觉疲惫乏力,体重下降,时有低热盗汗,胸痛干咳,周身淋巴结肿大,且出现皮下结节达70多枚,边缘清晰,无触痛。结核菌素试验(-),血沉25mm/h,X线透视:两侧肺门淋巴结肿大。诊断为“结节病”。治予化痰消核,兼益气阴:太子参、川百合、功劳叶、紫背天葵各12g,生牡蛎、葎草各20g,生半夏、白芥子、炙僵蚕各10g,甘草5g。先后共服30剂,痰核基本消失,仅数枚尚可触及,唯气阴虚,尚未全复,乃于方中加制黄精15g,再服20剂。7年后随访,药后全愈,未再复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