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五行天干地支的含义
所谓五行,就是金、木、水、火、土。行,的意思和《易经》乾卦的“天行健”中的“行”一个含义,代表运动的意思,用现代话来说就是动能。天地间,这个动能有五种,分别以金、木、水、火、土来代表。金:凡是坚固,凝固的都以金来代表,古时对于物质世界中,有坚固性能的,就属于金。木:代表树木、草等,代表生命中有生的功能和根源。白居易诗中:“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就是形容木的生长功能,代表了生发的生命功能。水:代表了周流不息,具有流动性的作用。火:代表了热能。土:代表地球的本身。五行,互相转化,发生变化,相互影响。这种变化,就叫生、克。生的依次顺序为: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克的依次顺序为: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五行的方位为:东方木、西方金,北方水、南方火,中央土。在地理上,西方往往金矿多,越往西越明显。东方植物易生长,早受阳光的热能。南方气候炎热。北方,冰雪最多。总之,在中国文化中,五行的方位对研究物理关系很大作用,大家可查找学习一下。接下来,说说天干,天干过去叫“天幹”,文化也很古老,在甲骨文中都能找到记载。随着人类文化的进步,我们老祖宗发现五行生克法则不够用了。就用阴阳的法则,来表现五行的双重作用,又用了十个字来表达: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葵。依序为:东方甲乙木、南方丙丁火、西方庚辛金、北方壬葵水、中央戊己土。甲为阳木,乙为阴木,丙为阳火,丁为阴火,庚为阳金,辛为阴金,壬为阳水,葵为阴水,戊为阳土,己为阴土。细诠释就是:甲木为生长的元素,乙木是成形了的代表。记住一点的是,阳为生长的元素,阴为成形的状态。后面的火、金、水,土,亦是如此。比如在中医里面,说女子成年,来了月经,说“天葵至”。为什么不说是“天壬至”呢?因为月经是成形了的水,而且女子也属阴,所以称为“天葵”。其实,这些不是迷信,不是玄妙,而是很科学的说法,只是现代人很少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