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葵子的多样抗癌功效与潜在副作用
天葵子,又称紫背天葵子,这一毛茛科天葵属植物的块根,在鄂东地区被誉为“千年老鼠屎”。其历史可追溯至宋代苏颂编撰的《本草图经》,被广泛记载于《中药大辞典》和《中华本草》中。中医赋予其甘味与寒性,认为它能归入肝、肾、膀胱经,不仅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的功效,还能利水通淋。主治范围广泛,包括痈肿、疔疮、乳痈等,亦可用于蛇虫咬伤和热淋、砂淋等病症。此外,天葵子在中医治疗癌症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常作为五味消毒饮的重要成分,用于治疗热毒型癌症。其治疗癌症的用法用量因时代而异,但疗效显著。同时,天葵子在治疗瘰疠等甲状腺肿大或颈部淋巴结肿大疾病方面也有显著效果。另外,《浙江民间草药》中记载了一个治疗“瘰疠”和“乳癌”的偏方,该偏方以紫背天葵块根为主,辅以象贝、煅牡蛎和甘草,共同煎服。同时,民间还探索出一种食疗方法,用天葵子炖猪瘦肉,对于肠粘连的治疗有一定效果。肠粘连是盆腔和腹部肿瘤患者晚期的常见并发症,而天葵子在这一领域的应用,显示了其在中医外科中的不可或缺的地位。
值得一提的是,天葵子在中医肿瘤治疗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全国各地中药店中均有其身影。尽管如此,关于天葵子中毒的报道却并不多见,这进一步证明了其作为安全用药的地位。
此外,我国科研人员在上世纪七十年代还尝试用天葵子注射液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结果显示治疗96例中有84例痊愈,有效率颇高。同时,也有资料显示天葵子可用于小儿哮喘的治疗。在苗族地区,人们则将天葵子用于治疗甲沟炎(指甲溃烂),方法是直接将天葵子鲜品捣烂后外敷患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