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逢简村松塘村获国字头荣誉,和你

    近日,广东省旅游局官方网站公布了全省获得由国家旅游局评定的“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名单,其中顺德区杏坛镇逢简村和南海区西樵镇上金瓯松塘村上榜。

  年6月,国家旅游局启动乡村旅游“千千万万品牌”推介行动,为日后开展农业休闲旅游起风向标作用。“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是逢简去年获得的第3个“国字头”称号。年年初,逢简被评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去年11月再获“中国最美村镇榜样奖”。逢简村完善的软硬件设施,为游客提供舒适的旅游体验。

  松塘村则是一个拥有年历史的古村落,优良的村风民风曾吸引了央视的   小游也曾经推介过逢简村和松塘村的旅游攻略,还有旅游达人手札供各位看官参考。回复“逢简”或“松塘”就可以马上查阅哦。

  心急的粉丝可直接往下拉,小游已经准备了简约版的

逢简之古

关键字:水

水乡并非浪得虚名。广东并不缺水,但是像逢简村这样水道密布、纵横交错的地方却不多见。人们喜欢乘船多于徒步,村中几乎任何地方都可以乘船到达,每逢休息日,乘兴而来的游客就会挤满码头,为了缓解旧码头的承载压力,人们不得不另开了一个新的。

逢简村新码头

关键字:桥

在杏坛,人们依水聚居,为方便出行和商贸,村民垒石搭木,构筑桥梁,并为每一座桥取上一个如诗般优美的桥名,尽显岭南古桥的飞虹美姿。众多桥梁中,以明远桥、巨济桥、金鳌桥尤为著名。

明远桥是佛山市现存文献记录中最早的三孔石拱桥,始建于宋朝,现存为明代风格。站在桥上左右眺望,宽阔的河涌两岸,整齐的石砌墙紧靠河壁。蕉林牍地上,旧日店铺基础依稀可辨,为我们勾勒出一幅繁荣的古代水乡市集景象。

历史悠远的明远桥

巨济桥始建于宋代,因历代均有重修,现已看不到任何宋、元、明三朝的痕迹。最后的重修时间为民国十八年。

巨济桥上被岁月侵蚀的石板

金鳌桥在村口,顺河道向西,始建于清康熙年间,由清康熙年间的太子老师刘云汉所建,取禁宫内御花园水池中的“金鳌玉蝀”之名。

关键字:宗祠

岭南保留着许多大姓宗祠,但像逢简这般宗祠都“大有来头“的却很罕见。

宋参政李公祠位于逢简明远塘头街。祠内供奉的是李姓杰出的族人,宋代庆元己未()进士、浙江行省参政李仕修。李仕修当年修建明远桥、巨济等五座石桥梁,造福乡里,教家敦睦节俭,深得后人敬仰。

宋参政李公祠平时不对外开放

刘氏大宗祠位于逢简村根大街。名“村根”,是“一村的根本”之意,彰显了大宗祠的历史悠久、根基深远。

刘氏大宗祠几经翻修,人气旺盛

宗祠不光是本族后代专用,还兼做博物馆,记录着龙舟说唱、人龙舞等非遗

关键字:觉妙净院

觉妙净院始建于年(即咸丰二年),经过年至年各方支持,已扩建了讲经堂,释家殿堂,观音阁、地藏殿、祖堂、功德堂等。

高大的门楼让人一眼就能发现它

作为岭南地区最大的尼姑庵,此地香火极盛,每日诵经不断。僧尼们将佛家济世救人的传统发扬光大,捐助粮油给贫困者,是逢简人心中的”活菩萨“。

由于信众热情,寺院已在筹建更多的客房

关键字:金桂

逢简水乡的一草一木都有历史渊源。谁能想到这棵身在不起眼的巷子里的老树竟是光绪帝御赐的金桂呢?

金桂旁特立石碑讲述它的来历

清朝同治年间,逢简人李昌明中举人,他为官三十年后想告老还乡,光绪为奖励他的出色工作,赏赐了这棵名贵金桂树给他。李昌明告老还乡后,把金桂树也带回了逢简老家,种在天井,并当上了李族的乡长。日军侵华时期,这棵金桂树流落在田野、荒草当中。后被发现,再辗转卖回逢简。

百年金桂枝繁叶茂

逢简今朝

关键字:绿道

在逢简水边有这样一条“专业绿道”,起点和终点都有明确标注,道旁更有你走过多少步的计数。注重健康就要“走起来”!

关键字:美食

许多顺德人求学归来都选择到逢简定居或做生意,使得这里有许多看似不起眼,实则人气爆棚的小吃店。周末游客众多,这些店铺全部水泄不通。

用料十足的小食,果汁用了整个大芒果!

老字号手磨芝麻糊,店主夫妻热情好客。门口的石磨转动起来香飘满村,连隔壁村子的乡亲都慕名而来。手打的牛轧糖软糯香甜,来逢简不可不吃!

手工芝麻糊配上花生碎,不能再香!

交通指南

Thewayto

「Fengjian」

公交:

路逢简村委会站下车步行即是

路龙潭工业区站下车步行即是

自驾:

百安公路与杏坛二环路交汇处东行即是,或导航搜索“杏坛逢简村”

闯入年的南国世外桃源

  漫步入村,有一荷塘闪现眼前,荷叶亭亭,白莲奕奕,从池塘里升腾起一股如唐诗般的韵味,携裹着清润的荷香,扑面而来,如一股酒香,未尝先醉,先前酝酿出来的渴望,此时似要达到顶峰。

  踱步深入其中,仿佛走入了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一步一诗,一眼一画,让人恍如隔世,但见,古宅田舍,荷塘绿榕,灯笼映水,桂树飘香,家家临水,薄雾似纱,杨柳依依,镬耳青山。久在都市喧闹中徘徊,如笼中困兽,突然间来到这田园古宅,如喝惯了苦涩的自来水之后突然喝到这带着蜜香的甘泉,让人从心底生腾起一股莫名的感动与兴奋。

  松塘古村是一个拥有年历史的古老村庄,好像一坛珍藏了八百年的古酒,这坛古酒是松塘的祖先用智慧与文化酿造出来的,显现出悠久年岁浸泡下的独特韵味。

走遍月池,抚摸古村的千年之眼

  松塘的先祖之前一直居住在桂阳郡(今浙江省吴兴县),后为躲避战乱迁至广东南雄珠玑巷。宋理宗年间,为避兵乱,欧氏先祖又从南雄珠玑巷南迁到现在的佛山南海即现在的松塘村。松塘先祖的三个儿子形成三房,各自发展,三房后人各建各的祖祠,遵循先祖教诲,和睦共处,共传家道。

  继续沿月池畔漫步,大红灯笼临水照影,垂柳依然,一派青春古雅之风,池塘北面,靠水而居,建有村中数十座气势恢宏的祠堂,大大的牌匾写上,欧氏宗祠,世大夫庙,东山祖祠,见五大夫祠等祖祠字样,一字排开,环绕在池边,雕栏画栋,美轮美奂,大气而肃穆,倒影在月池中,流光溢彩,纤毫毕现,如一副庄严的水墨画。

  据说,自从这松塘祖先迁到此处,便频频出现高官显贵,有翰林,也有几世袭大夫。在近三百年间,中进士、举人的就有二十多位,这成为村人的一种荣耀。

  为何这松塘村能出这么多的高官翰林,有人说,这是由于松塘村绝妙的风水。我想,风水自然是其中的重要的因素。这松塘村是一块福地,可是这欧姓家族何以能占据这风水宝地,这肯定不是一种偶然吧,那是什么因素呢?

  据说,这松塘村依古法布局,得天地之灵气,并受到神仙的指点,村心池塘连绵,如明珠飞渡,又如宝镜照天,主池就是这月池,空中看如一轮湾月,颇为秀雅。月池旁有一个石刻壁,石刻的文字详细记载着月池的来历。这月池可以说是村中的绝妙风水之笔,如龙的眼睛,自从这龙的眼睛被点上之后,松塘村便如诗里说的,“一声雷动飞腾起,化作苍龙入五云”,一下子出了众多的显赫。

  在这神仙指点下挖筑的月池,不但给了村里一个飞黄腾达的风水之由,更给村里添了一道绝妙的风景。村人为此骄傲,有诗这样描述:“登楼纵月,眺道巷阎墙,鉴影粼波,梓里风光不尽;循堤漫步,观莲荷蕊穗,榕莺柳浪,家园秀色无边”。好一派得天地灵气,显人间智慧的田园秀色。如此美丽的风景,孕育出人才,也算是地灵人杰吧。   

慎终追远,千年古村的翰林家风

  走入松塘古村,便感受到传统的岭南人所推崇的那种讲孝悌,重人伦,慎终追远,光宗耀祖、立身行世的儒家文化理念,感受到他们对祖先一种虔诚的祭祀与供奉。我想,这便是松塘古村的家风,也是松塘先祖能够觅得如此美妙的风水的缘由吧。

  远看,岭南的镬耳大屋,曲线玲珑,高大美观,是典型的岭南建筑风格,进入祠堂,可以看见,镬耳大屋的格局都是两进,中间是天井。二进的中间是厅间,上首是供奉祖先的牌位。厅间的半空处,都搭建着木阁楼。侧墙顶部,砌成镬耳状。不仅起了防火的作用,而且能够遮阳而使屋面减少日晒,还大大丰富了建筑的侧立面。

  这松塘古村处处彰显儒家文化的内涵,中国儒家文化的核心就是孝道,即是对祖辈与父母的追忆,崇拜与感恩,这其实是人类最高尚的情感和文化。

  俗语云:厚德载物,自古长盛不衰的富贵家族,必有良好的家风,有了家风才能承载功名利禄,这松塘村慎终追远,重孝悌人伦的儒家家风是松塘家族兴旺发达的秘密,成为古村一道靓丽和独特的文化风景。

  除了保存完好的古村风貌,松塘村孝文化保留完整,自古崇老敬老,三族并居,无论男女皆对祖宗十分地敬重,凡是60岁以上的男性,村民们便称之为“父老”。每天清晨,走在松塘青石板的长街深巷中,总能看到挑着扁担的妇女们来来往往,相互问好点头。

旅游贴士

  松塘古村位于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的西樵山脚下十公里处,地处广州、佛山、顺德、江门、高明之间,北距广州市区仅45公里,汽车1内小时即可抵达。

  交通:每天有6班旅游巴士往返广州和西樵,只需40分钟就可以抵达西樵镇。然后有公交线直达松塘古村,若从广州自驾车前往,走广佛高速、佛开高速转樵丹路可到达。

  住宿:西樵镇有7家星级酒店住宿条件方便且不贵,特色美食有云雾茶、佛手瓜,紫贝菜和西樵大饼等。

撰文:佛山旅游







































百癣夏塔热片说明书
北京去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yaoliuwx.com/zbtkcp/592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