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农业劳模的致富诀窍不看后悔哦
前段时间,国家人力和社会资源保障部、农业部联合公布了年度全国农业劳动模范名单,江苏如皋金旺家庭农场农场主王小龙榜上有名。这是21世纪以来我国首次评选农业劳动模范,全国仅有个人获此殊荣。
大雪后依旧温暖的蔬菜大棚
1月25号,如皋下了一场大雪,大雪以后是持续的低温冰冻天气,最低气温降到-7度。室外冰天雪地、天寒地冻,而金旺家庭农场的连栋大棚内却温暖如春。工人冒雪梅穿着一件薄薄的棉衣在大棚里忙活。
突如其来的大雪,让不少普通大棚内的蔬菜受到影响,被冻死或冻伤。然而金旺家庭农场的连栋大棚内却是一派生机,西红柿、冰草、枸杞等长得正欢。王小龙不无得意地说,这得归功于他的连栋大棚。
连栋大棚平均每亩造价6万多元,一个24亩的连栋大棚造价高达万元,当初投资时,王小龙还有过犹豫。不过事实证明他的决定是明智的。
王小龙说:“蘘荷在我们这里正常是七月中旬上市,去年我利用三层、四层覆盖的大棚种植,提前到五月份就上市了。在南通蘘荷炒毛豆是一个很时髦的菜,以前蘘荷上市很晚,毛豆吃过了蘘荷才能上市。我把它提前到五月份,毛豆和蘘荷能一起上市,刚开始我们卖20块钱一斤,到后来慢慢涨价到了80块钱一斤。”
金旺家庭农场总面积亩,种植有30多种中高档蔬菜,农场集生产、加工、销售、配送于一体,在南通拥有多个平方直销店,在上海、苏州、无锡等大型农贸市场都有自己的销售点。就在年,全国蔬菜市场普遍不景气的情况下,金旺家庭农场实现收入近万元。
从打工月入两万到回归土地
王小龙出生在磨头镇丁冒村,年从部队退伍后就承包了村里的20亩地,立志要在农村闯出一片天地。
他决心从种蔬菜开始,蔬菜收成后,他蹬三轮车将近二千斤的蔬菜送到来回20公里外的如皋去卖,就只能卖20元钱。一心想要干出点名堂的他,一下子欠下了10万元的债务。遭遇挫败后,他选择了外出打工。因为工作能力强,不到一年他就当上了生产厂长,最多的时候月工资将近两万元。
离开了家乡之后,王小龙一直心系土地。年,王小龙辞去了企业的工作,回到了老家如皋。那年,王小龙正好30岁。在王小龙看来,三十而立,该是自己创业的时候了。
这时候的王小龙已经意识到了了解行情的重要性。为了掌握市场动态,王小龙跑到南通蔬菜批发市场,租了个店面,从事净菜加工,一边加工,一边观察了解市场。
净菜加工当时来说还是新鲜的行当,不到三年时间,王小龙就在南通买了房、购了车。可是一直有着土地情结的他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年,听父亲说起老家磨头丁冒村要筹建现代农业园,他果断地与村里签下了50亩地的承包合同。这时,他在市场上观察到的行情派上了用场。
王小龙在市场里看到芦笋很受欢迎,价钱也高,而且当地没有专业的种植户。于是他开始从各处收集有关芦笋的资料,并按照书上的说法,在他自己的地里先种了五亩芦笋。这五亩地后来逐渐扩大到十亩、二十亩、五十亩。渐渐地王小龙开始掌握市场的诀窍:市场要什么新品种,就种什么品种,除了一些应季的菜外,品种要新、奇。现代人注重养生,他就尝试引进具有保健功能的蔬菜。豆瓣菜是王小龙引进的一种南方蔬菜,既可以生吃,又可以煲汤,还是一味中药材。它有保健功能,促进生发,促进伤口愈合,对于乳腺癌也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上市后效果比较好,能卖到七八元钱一斤。
与高校合作解决土壤难题
把准市场的脉博,王小龙种植的路子越走越宽,也越走越顺。短短的几年间,农场规模不断扩大,到年达到了亩。随着规模的扩大,设施水平的提高,农场的效益也成倍翻番。意识到科技兴农的作用,王小龙主动找到一些高校寻求合作。
最开始,王小龙的的蔬菜大棚是常年盖着塑料布的。雨水不进去,施肥料后,土里的盐碱含量高,蔬菜很难成活。
扬州农学院江解增教授是在国内研究水旱轮作技术的专家,在他的指导下,王小龙引进了一种双季茭白,亩收入可以达到万元以上不说,更重要作为水生蔬菜,种植水生茭白还解决了农场长期连作土壤板结的问题。
网络渠道打开新财路
王小龙今年43岁,尽管人到中年,但是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却一点不比年轻人差。年1月30号,他与网上一家商城成功签约,开启了互联网销售这一新渠道。
以生菜为例,放在市场上批发的话只能卖两元多一斤,但是放到销售平台上之后,半斤的一颗生菜就能卖到5元多,效益翻了好几倍。
紧接下来的春节,王小龙又面向市场推出了他的蔬菜大礼包,礼包内装有紫背天葵、明目草,菜椒、豆瓣菜等六种蔬菜,加起来不到40元钱的蔬菜,装成礼包,每盒定价60元还供不应求。卖出了高价不说,王小龙还借此推广了自己的特种蔬菜,可谓“一举两得”。
王小龙的金旺家庭农场采取的是循环种植的模式,种植的蔬菜获得了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为了打响自己的植蔬菜品牌,王小龙申请注册了“皋膳源”商标。
在王小龙的蔬菜礼盒上有一个无公害农产品标志,把它揭开以后,会看到一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