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妇科带下病
带下病
带下病系由湿邪影响冲任,带脉失约,任脉失固,导致阴道分泌物量多或色、质、气味的异常改变,多见于阴道、宫颈的炎症性疾病。
诊断依据
、带下量多,绵绵不绝。
、带下量虽不多,但色黄或赤或青绿,质稠浊或清稀如水,气味腥秽或恶臭。
3、须排除输卵管和子宫体、颈的恶性肿瘤。
鉴别要点
、经间期出血本病系指在两次月经之间出现周期性出血,一般持续3到7天自止。赤带的发生无周期性,亦非在两次月经之间出现。
、漏下本病系指经血非时而下,量少淋漓不净,月经周期紊乱。赤带则月经周期正常,经净后从阴道流出的红色黏液。
3、白浊系指由尿道流出的浑浊如米泔的液体,随小便排出。带下则出自阴道。
4、白淫系指女子突然由阴道流出的白色液体,量多骤下,可有幻觉及梦交等。带下则经常存在,不似白淫之突然骤至。
辨证论治
、辨证要点重在辨带下的色、质、量、味。
一般量多,色淡,质清稀者为虚寒;
量多,色黄者为实热;
量多,色淡,质稀,无气味者多为气虚;
量多,色白,质清稀如水者多为阳虚;
量少,色黄或赤白带下,质稠者多为阴虚;量
多,色黄或黄白,质黏稠,有臭味者多为湿热;
量多,色黄或赤白带、五色带,质稠如脓,有臭味或腐臭难闻者,多为湿毒。
、治疗原则
以祛湿为主,可用健脾除湿、温肾祛湿、清热燥湿、清热解毒、祛邪利湿等治法。
治脾宜升、宜燥;治肾宜补、宜涩;湿热、湿毒则宜清、宜利。
3、分证论治
()脾虚证
带下量多,绵绵不断,色白或淡黄,质稀薄,无臭,面色萎黄或白,神疲乏力,食少纳呆,腹胀便溏,四肢不温,舌淡,苔白腻,脉缓弱。
健脾益气,升阳除湿。
完带汤加减。炒白术、炒山药、党参各30g,炒白芍5g,炒车前子、苍术各0g,陈皮、黑芥穗、柴胡、甘草各6g。若湿蕴久化热,见带下量多色黄,质稠,味臭者,可用易黄汤加减。山药、芡实、黄柏、车前子、白果各0g。
()肾虚证
带下量多,淋漓不断,色白,质清稀如水,面色晦黯,小便清长,夜尿频数,畏寒肢冷,腰酸如折,小腹觉冷,舌淡,苔白,脉沉迟。
温肾补阳,固涩止带。
内补丸加减。鹿茸、制附子各3g,菟丝子、潼蒺藜、黄芪、白蒺藜、紫菀茸、桑螵蛸各0g,肉苁蓉、肉桂各6g。
(3)湿热证
带下量多,色黄质稠,或呈泡沫状,或赤白相兼,或色白如豆渣样,味臭,伴口苦咽干,胸闷心烦,脘闷纳呆,阴部瘙痒,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清热利湿止带。
止带汤加减。猪苓、茯苓、车前子、泽泻、茵陈、赤芍、丹皮、黄柏、栀子各0g,牛膝6g。若属肝经湿热下注,证见带下量少色黄,质稠,如泡沫状,味臭,烦躁易怒,胸胁胀痛,口苦咽干,头胀头痛,舌红苔黄腻,脉弦滑者,可用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木通、生地黄、柴胡、车前子、生甘草各6g,黄芩、栀子、泽泻各0g。
(4)湿毒证
带下量多,色黄绿如脓,或赤白相兼,或五色杂至,臭秽难闻,腰骶疼痛,坐卧不安,口苦咽干,或见发热,小便短赤,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清热解毒,除湿止带。
五味消毒饮加减。金银花0g,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各5g。
其他疗法
、针灸疗法
取次髎为主穴,肾虚加太溪、肾俞,灸关元,用补法;脾虚加足三里、三阴交,灸气海;湿热加带脉、阴陵泉,平补平泻;湿毒加行间、带脉,用泻法。以上每日次,0日为个疗程。
、单方验方
()冬瓜子30g,白果0枚,水煎内服,适用于湿热证。
()薏苡仁30g,山药30g,莲子30g,水煎成粥样,每日剂,7天为个疗程,适用于肾虚证。
3、中成药
()白带丸:主治湿热带下。
()妇科千金片:主治带下量多,色白或黄白相兼,小腹疼痛。
(3)愈带丸:主治湿热带下。
(4)妇科止带片:主治湿毒带下。
4、外治法
()蛇床子、地肤子各30g,黄柏5g,煎水坐浴,每日到次,7到0天为个疗程。
()苦参、蛇床子各30g,狼毒、黄柏各g,乌梅0g,煎水熏洗坐浴。
(3)细辛0g,蛇床子30g。煎水熏洗。
(4)阴泰洗液:阴道冲洗或坐浴。
(5)妇炎洁泡藤片:坐浴或阴道上药。
(6)洁尔阴洗液、洁尔阴泡藤片:阴道洗浴或上药。
预防与护理
、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外阴清洁。
、治疗期间禁止性生活。
3、饮食应避免过食辛辣肥甘或生冷之品。
4、定期进行健康及妇科检查,以便及时治疗。
自拟止带汤治疗带下症
作者:靳文清
自拟止带汤治疗带下症
白带古称“带下”,一般文献多分为白、黄、赤、青、黑五种。但从临证所见以白带、黄带居多,赤带偶亦见之,其它二带属稀有之病症。故从略。考诱致带症之源,有脾虚、肾虚、肝郁、寒湿、湿热、风冷,房劳等因素。导致带脉不约,任脉失固,邪气下注而成。各色之外又分清稀如涕、浑如米泔、粘稠如糊等形质,腥、臊、臭、秽等气味。这些色泽、形质、气味的特征,是辨证用药的依据,但均离不开虚与湿二端,故治法以补脾肾之虚,与清利湿热或温化寒湿为主,自拟止带汤用之临证颇感应手。
处方:
茅苍术5g,关黄柏0g,法半夏0g
广陈皮0g,怀山药0g,黄芪5g
补骨脂0g,白蔻仁0g,车前子5g(布包)
椿根皮5g,香白芷0g,生龙牡各5g
上方治疗白带,及气味色泽不重之黄带均有较好的疗效。
例一
赵某,女,9岁,年3月诊
产后劳动过早,先觉腰腿酸痛,继则乏力、身倦、少腹有凉感,白带量多,质稀如涕。食纳不香,大便溏薄,面色晄白,四肢不温,营养欠佳,病已半年。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弱无力。服上方3剂,精神好转,白带减少,续服五剂,白带基本遏止。
例二
杨某,女,4岁,年8月诊
自诉:半年来白带多而顺腿下流,每日需易裤衩,腰脊酸困,全身乏力,食欲不振,口淡无味,二便自调,面色萎黄,四末不温,舌质淡红,苔白腻而润,脉象沉迟。按上方嘱其服3剂,以观疗效,服后带下明显减少,食纳亦好转。继予5剂,未见再来复诊,后遇于途,欣然相告带病痊愈。
体会
上方仅指临证最常见的白带,或带色微黄之黄带,疗效颇佳。如遇肝郁化火所致之黄带,多腥臭稠粘,症见面红,易怒、头痛、目赤、耳鸣、胸胁胀满或疼痛,小溲黄短,大便燥结,舌红苔黄、口苦,脉象弦数,当宜解郁泻肝为主,用龙胆泻肝汤加减,收效较捷。
如遇带下挟血,名曰赤带,若患者已进入壮盛之年,可警惕肿瘤,建议转院检查,早期确诊,以防不虞。
带下为妇人内外生殖器官炎症,或其他疾病续发者,用上方疗效可靠。若系情欲不节所致,必须清心寡欲与服药相结合,方能收效。正如张景岳所言:“带下之病,常由不遂、太遂,遂而不遂三因所致者十居八九,而三者之治,必得各清其源,庶可取效,尽靠药饵之功,必不能与情窦争胜,所以带下之症,不易治也。”此说固属情理之谈,而不尽皆然也。临证最常见者,多为妇科检查诊为附件炎或子宫内膜炎,以及阴道炎,尚有寄生虫所致,如阴道滴虫病、白色念珠菌诱发炎症,则皆能致白带增多,或其他不快症状。前人限于历史条件,在认识上尚有不少距离,我们不能泥前人之说奉为圭皋。
摘自《五十年临证得失录》
精彩文章回顾
艾灸-磁疗艾灸贴温经通络行气活血祛湿寒
治便秘百转千回汤最好,还能祛痘
两张活血方,临证用不同(桂枝茯苓丸,血府逐瘀汤)
我是这样用中医治疗癌症的……
疾病的真相:为什么你的思想会创造出疾病,也能治好疾病?
搞懂了人体“三焦”,所有疑难杂症,都迎刃而解!
药味相反,却救了孩子的命!
真正读懂中医,一个实践者的思考!
个月减了8公斤,关键还是方证相应
赶紧保存:中成药大全表格(非常实用)
经方医案:酒客早搏高血压,浮白疗疾两未误
余浩:从因果报应角度看,生病是最好的药
很多病都是小时候埋下的,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很重要
万病的根源:腹部积聚
周德安
原来这些都是病态面容,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