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鱼腥草以及其它野菜
在外遛弯,无意中看见路边有陌生的白色小花闪现,驻足察看,却原来是名震江湖的一种植物,蕺菜。蕺菜者,鱼腥草也,又名折耳根,学名HouttuyniacordataThunb,三白草科蕺菜属。系南方部分省区群众喜爱的一种野菜,近年来已有大量人工培植。
我从未吃过鱼腥草,对它的印象仅来自于网络。微博上曾有好事者评选最难吃的蔬菜,各种蔬菜都有中枪,鱼腥草的大名更是屡屡被各路英豪提及,其独特口味令很多人闻风丧胆。兀那香菜也被很多人视若仇寇,但据说与鱼腥草相比,其战力不值一晒,简直配得上一句“米粒之珠,也放光华”。
然则这都是别人的说辞,网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宫刑,躬行!在北方的街头,居然邂逅此物,岂非天意?于是我趁四下无人注意,掐了一枝回去栽培。毛主席教导我们说,要想知道驴子的滋味,必须要亲口尝一尝,所以我决定亲自挑战一下鱼腥草。
以下是比较严肃的科普脸。
话说近年来野菜复兴(主要原因是吃饱了撑的),各种山野杂草也堂而皇之地以“新兴蔬菜”的名义走向菜市场,这并不是好现象。须知野菜这东西,少吃怡情多吃伤身,对人体有益无害,能够确保安全的蔬菜都在传统农田里种着呢。
马齿苋,PortulacaoleraceaL.,马齿苋科马齿苋属
植物是世界上最大的毒素工厂,尤其是茎叶,更是毒素富集之处。这很容易理解。植物生来并不是为了被人类或其它动物吃掉的,它们不能跑不能打,再没点看家本领防身,早就被吃绝种了。知道为什么多数婴幼儿不喜欢吃菜叶吗?因为婴幼儿的解毒能力不健全,喜欢吃植物茎叶的孩子已经在漫长的进化中被淘汰了。不喜菜叶实在是进化出来的防御本能。
荠,Capsellabursa-pastoris(Linn.)Medic.,十字花科荠属
一般来说,十字花科植物相对比较安全,比如荠菜之类的野菜,多吃也无妨,无非就是草酸含量高一点,偶尔也能引起光敏性皮炎,危害并不突出;因为,它们孤注一掷合成的对付动物的毒药——硫苷——对人类不起作用。非但不起作用,喜欢自虐的人们还刻意追求硫苷的强烈刺激,对了,就是芥末和辣根。
红凤菜,Gynurabicolor(Roxb.exWilld.)DC.菊科菊三七属
举个栗子,菊科的红凤菜,市场上往往叫“紫背菜”、紫背天葵,很多人因其有传说中的保健作用而趋之若鹜。但红凤菜属于菊科千里光族,本族植物和部分紫草科植物一样,含有肝毒性吡咯里西啶生物碱,都是肝毒性植物。常见的还有白子菜,据研究其茎叶中的肝毒性生物碱检出量较低,但也不是没有。
白子菜,Gynuradivaricata(Linn.)DC.,菊科菊三七属
大名鼎鼎的小蜜蜂紫草膏,被美国FDA提出警告不可用于外伤,即缘于其明确的肝毒性。但紫草膏系用于治疗,在某些情况下是不得已而为之,把红凤菜白子菜当菜吃何苦来哉呢?明明有那么多传统蔬菜可以吃,非得追求新奇特搞么子?人家根本不愿意让你吃好吗?
翠绿针毛蕨,Macrothelypterisviridifrons(Tagawa)Ching
龙骨目金星蕨科针毛蕨属
还有蕨菜。网上一度盛传蕨菜致癌,流传之广让人觉得很像谣言,但这是真的,是板上钉钉确凿无疑的事实。蕨菜含有致癌性很强的原蕨苷,根据流行病学的研究,盛产蕨菜但并没有食用习惯的地区,胃癌和食道癌的发病率仍然会比对照地区要高,因为蕨菜会污染水源和畜牧业产品。其凶险程度可见一斑。
当然,所谓发病率升高,都是针对大样本大数据的研究,具体到某个人则未必。好比抽烟与肺癌,百分之九十的肺癌和吸烟有关(注意是有关,也可能是二手烟),而人们所津津乐道的永远是“谁谁抽了一辈子烟没事谁从不抽烟得肺癌死了“。指出野菜之不安全,很多人居然会产生类似宗教信仰被冒犯的情绪。他们会说,我们祖祖辈辈都是这么吃的,怎么没见有事等等。真没事吗?有事不知道罢了。
回到鱼腥草上来,它也是有问题的。近日,权威科学杂志《科学》子刊《科学转化医学》以封面文章的形式发表了《台湾和亚洲的确肝癌与马兜铃酸以及衍生物广泛相关》一文,此文揭示了马兜铃酸及其衍生物不但伤肾而且伤肝。表面上和马兜铃毫无关系的鱼腥草也不幸躺枪,因为它含有马兜铃内酰胺,也是致癌物之一。之前,也有研究表明,西南地区的肾脏发病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大约8个百分点。
该不该继续吃鱼腥草呢?这似乎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因为并没有直接证据表明鱼腥草可以致病,虽然含有马兜铃内酰胺是个不争的事实。但对于我等不习惯吃鱼腥草的人们,这没有什么好纠结的。我想我一辈子都不会爱上它。
我并没正式吃,只是试探性地揉碎了一片叶子嗅了嗅,一股混合了臭鱼烂虾生鸡蛋的腥味直冲脑门----苍天呐,为什么会有这么邪恶的野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