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房,是文人的极致追求

 

陈洪绶《歌诗图》插花/煮酒/读书/奏乐

文房四宝是中国独具特色的文书工具。文房之名,起于我国历史上南北朝时期(公元—年),专指文人书房而言,以笔、墨、纸、砚为文房所使用,而被人们誉为“文房四宝”。四宝中以湖笔、徽墨、宣纸、端砚最负盛名。文房四宝不仅有实用价值,也是融汇绘画、书法、雕刻、装饰等各种艺术为一体的艺术品。可称笔砚精良,人生一乐。

辟邪盖三熊足石砚,汉,通高14cm,直径14.6cm。

砚青灰石制成,圆形高足式,三足熊形,作跪擎状。砚盖圆形,表面琢磨光滑,盖顶雕饰辟邪,体态雄健,四足直立,昂首高视,身饰减地凸起弧线,颇具神韵。盖内雕刻螺旋式弧线,雕刻痕迹明显,略显出黑白相间的石质纹理。此砚雕刻技艺娴熟,造型显示出汉代石雕艺术的风格,古朴生动。

十二峰陶砚,通高17.9cm,宽21.5cm,径18.5cm。

砚细灰陶质,有3个扁形足,左右微高,砚面呈箕形。三面环峰,呈半圆形,分内外两重,内3峰,外9峰,水可由中峰下龙口滴入砚面,两边山峰上各有一负山人像。陶砚以陶土为胎,经烧制而成。此砚形象古朴,造型奇特,出土于河南洛阳,是西汉古砚中陶砚之珍品。

李颢款风字形砚,唐,长20.5cm,宽13.8cm,高4.6cm。

砚陶制,风字形。砚面池堂一体,砚首高翘,内凹呈凤池。陶砚两侧出峰,如刀削成,线条平直而流畅,砚素洁。砚底土色凝重,刀削梯形双足,双足间阴刻“李颢”二字楷书,清晰可见。此砚陶土细腻,砚表光滑,砚体薄而轻,砚式独特,颇具唐代风韵。

箕形陶砚,唐,长12.6cm,宽9.2cm,厚1.9cm。

砚陶制,造型小巧,呈风字形。陶色青灰,陶质较细,砚体薄而轻。砚首高翘呈圆弧形,两侧折腰,因似箕形而称箕形砚。砚面下斜形成砚池,砚堂表面光滑,可与石砚相媲美。陶质箕形砚为唐代较为流行的砚式。

乾隆皇帝题诗端石修褉图宋砚,长25.9cm,宽16.4cm,高8.4cm。

砚为端石,长方形。砚面及侧面周镌刻兰亭集会图景。砚面平阔,上方树林楼阁,曲水环绕,可为墨池。砚背内凹深广,浅雕柳塘群鸭图景。内侧题御诗文“宋时端溪已艰致,刻绘兰亭更韵事,山庄获一已为珍,侵寻逮此凡有四,物聚所好好因文,玩役耳目究增愧,依然墨池坐右军,恧此儒毫以作字。乾隆壬寅仲春御题”并“古香”、“太仆”。壬寅,为乾隆四十七年(年)。

此砚以兰亭修禊图景为装饰题材,极具文人品味,置于文案,满室生辉。砚随形配紫檀木盒,盒面嵌白玉透雕龙穿花纹饰件,应为乾隆时期砚盒装饰特点。

兰亭修禊图石砚,清乾隆,长29.5cm,宽20cm,高8.5cm。砚为洮河石,砚面浅雕兰亭集会图。

洮河石雕兰亭集会图砚,宋,长22.4cm,宽13.5cm,厚6.8cm。

砚长方形,砚面及四侧面浅浮雕兰亭修褉图,描绘东晋永和九年(年)王羲之同谢安等人在会稽山阴之兰亭修褉聚会时的场景。王羲之的著名法帖《兰亭序》描述的便是这次盛会。砚面主体内容为兰亭图,楼台亭阁,山峦叠嶂,祥云环绕,宛如仙境。作者又以曲水作墨池,为河渠式半环绕,墨池上有镂空的树干、楼栏、小桥,池畔以小桥连接,巧妙而又得体。砚的四面侧壁刻修褉环景图,其中一侧面阴刻“逋道人”及“元□”印。环景中40多个人物,坐立于林间溪边,或高谈阔论,或烹茶、赏画、沉思、捕鱼、读书、打拳等。另有浴鹅图,描绘群鹅6只嬉戏于水中、岸上、树下,或游水,或啄食,或引吭高歌。砚背覆手下凹,呈斜坡状。此砚石质细腻古朴,包浆厚,呈豆绿色,为宋砚传世之品。明末时由吴拭珍藏。洮河石砚又称洮砚、洮石砚、洮河石砚,为我国四大名砚之一,早在唐宋时期就已驰名海内外,迄今已有多年历史。洮河石砚的原料洮河石是水成岩的一种,又名辉绿岩,因产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洮砚乡洮河之滨而得名。此地原属古洮州,故名。洮河砚石质多有纹理,石色基本为绿色,又有墨绿、碧绿、辉绿、翠绿、淡绿、灰绿等色的变种,故而有人将其与松花江石、绿端石相混淆。唐代著名书法家柳公权在其《论砚》中写道:“蓄砚以青州为第一,绛州次之,后始重端、歙、临洮(今指甘肃卓尼一带)。”这是迄今所见文人对洮砚的最早评价。可见在当时洮砚已享有同端、歙砚齐名的地位。洮砚的盛行始于宋代,被作为当地物产进贡于朝廷,逐步取代了停采的红丝石砚,成为“四大名砚”之一。宋代鉴赏家赵希鹄曾经在他的《洞天清禄集?古砚辨》中说:“除端、歙二石外,惟洮河绿石,北方最贵重,绿如蓝,润如玉,发墨不减端溪下岩,然石在大河深水之底,非人力所致,得之为无价之宝。”事实上,洮河砚出身并不高贵,原本只是砺石的一种。洮河流域在宋代为西夏政权的领地,西夏人经常使用此石作为磨砺战刀的军用物资。对于宋朝文人来讲,洮河砚石材难得,是非常紧俏的“外国进口货”,因而倍加推崇。例如苏东坡在《鲁直所惠洮河石砚铭》中赞扬黄庭坚所收藏的洮河石砚:“洗之砺、发金铁。琢而泓,坚密泽。岁丙寅,斗南北。归予者,黄鲁直。”

三堂款陶砚,宋,长21.5cm,最宽13.8cm,厚3.3cm。

砚以细陶土烧制而成,色微灰,有用墨痕迹。砚为抄手式,上窄下宽,两侧内敛呈梯形。砚池深凹呈曲线状,砚堂宽阔,中央略凸起。背面弧形深凹,作抄手式,底部阴刻篆书“三堂”款识,字体清秀。此砚体宽广,陶质细腻光滑,造型具较为典型的宋代风格。

青石雕鱼纹砚,宋,长11.5cm,宽6.9cm,厚2cm。

砚青石制,长方形,砚面上窄而下宽,略呈梯形,砚侧下敛,背面为平直长方形。砚略有剥蚀,显出粗糙的石质。砚面开琢椭圆形砚堂,表面光滑,与砚池相通,砚池边贴塑鱼纹,如临池观鱼,如鱼在墨藻,颇为别致。

端石雕蟾纹长方砚,宋,长19.8cm,宽12cm,厚6.5cm。清宫旧藏。

砚端石制。砚面长方形,略有剥蚀,砚堂呈椭圆形,砚额雕刻弯月形砚池,砚上部又雕出云形和叶形双水池,砚面左下角雕饰蟾蜍吞吐云气。砚侧面分别雕饰海马、鱼、象、牛4种动物。砚背面深凹成内抄手,并刻焦叶纹。此砚石体厚重,石质较粗,雕工简略。抄手砚式为宋代遗风。

黄色写经纸,元,长62cm,宽40cm。

纸张以黄蘖汁(蘖,音聂)浸泡,呈现淡黄色。黄蘖具有防蛀、驱虫的作用,故而可使纸张保存较为完好。纸张原料为麻类植物,品质硬实柔韧。纸的表面涂有黄蜡,既能够防潮,又呈现出特有的光泽。纸边穿孔若干,并有纸绳相穿,将诸纸串联装订在一起,呈现书册的样子,可分可合,便于携带和保存,犹如活页卷簿。此纸用于抄写佛教经书,或者作为官方文件、档案的记录载体。

长方石砚,元,长14.5cm,上宽11.3cm,下宽12cm,厚3cm。

砚粗石质地,上窄下宽,周侧均向底面内敛,砚面上方有深凹的花瓣式砚池,池下以双阴线雕出椭圆形砚堂。砚尾部两端凸鼓一双矮足。

依此砚的造型可见宋砚风格的遗绪。砚表面未经细致的打磨,雕刻线条亦显狂草,于简练之中见粗犷。这种风格正是蒙古民族的气质在工艺美术领域中的反映。此砚被认为是元代制砚的典型作品之一。

孙瑞卿神品墨,长19.5cm,宽6.0cm,厚1.4cm。

墨长方形,顶微圆,通体漆衣。墨面雕双凤于飞纹,神采飞扬,隙间饰如意形云纹,上方阴识楷书“神品”二字,偏左处阳识楷书“孙瑞卿制”款。背面雕二龙戏珠于海水之上,四侧面浮雕梅竹纹。墨顶阳识楷书“孙玉泉”款。此墨纹饰施以金、蓝、银诸彩,绚丽斑斓。

明末的徽墨带有鲜明的时代风格,如在墨模的制作上擅长以深刀阴刻花纹,所成墨品饰纹凸出墨面。此墨上的龙凤虽然以阳纹线条表现,但饰纹的整体轮廓却凹陷于墨面,这无疑是一种创新。目前普遍认为“神品”墨是中国阴纹墨的肇始之作,是徽州墨业制作中的一个里程碑。《四家藏墨图录》收录此墨。

玳瑁管紫毫笔,管长24.3cm,帽长9cm,直径2.2cm。

笔直管,有帽。笔管以玳瑁甲制,是一种珍稀的笔杆。管与帽顶端均镶嵌鎏金铜扣。制作工细,圆周不见接痕。笔锋为紫毫葫芦式,富有弹力,宜书写小楷。

赤壁游故事笺,长cm,宽31.5cm。

笺为皮料印花纸,由数张褙厚,表层施粉,呈米色。纸面印宋代文学故事--“赤壁游”图。画面布局平远开阔,人物刻画生动传神。笺上图案采用当时最先进的餖板技术印成。景色由近及远,线条的浓淡变化丰富。印花纸在明清时极为流行,现存作品的共性特征是装饰的图案化,其装饰题材多为云龙、云螭、折枝花、博古图等。此纸以绘画的形式表现苏东坡与黄庭坚、僧佛印泛舟赤壁的典故,文学氛围浓厚,在众多的古纸中别开生面。

程君房蟠螭纹圆墨,直径8.8cm,厚1.6cm。

墨圆饼式。中部凸鼓,至边缘缓迤圆转。正面雕一螭,随墨形屈卷,张口怒目。腹、尾之隙间刻阳文楷书“君房墨”三字款,近缘处刻阳文楷书“非烟”二字。背面雕4条小螭相互蟠绕,口衔或足踏灵芝。

此墨系典型的明代墨品。其以深刀阴雕墨模,刀法简洁流畅,纹饰精美生动,所雕螭体粗健浑圆而不臃,这种饰纹风格被前辈鉴赏家称为“珠圆玉润”,与锋棱峻整的雕刻风格并行于明代晚期。

程君房云来宫阙墨,长13.9cm,宽5.2cm,厚1.3cm。

墨长方形。正面雕云来宫仙境,在树木的掩映中楼阁错落,山高穿云。背面刻阳文隶书“云来宫阙”,镌篆字“程君房氏”印款。墨顶阳文楷书“大国香”。

此墨松烟制,色黝无彩。其造型规整厚大,饰纹呈浮雕状,刀法爽利且层次分明。程君房墨品多呈现此风格,此亦为明墨之主要特征之一。

红漆描金夔凤纹管兼毫笔,明,管长19.8cm,管径1cm,帽长9.6cm。

笔管通体朱漆地上饰以描金夔凤纹,并间饰缠枝莲纹。笔纳兼毫,以羊毫为柱,紫毫为被,呈兰花蕊式,毫颖齐健。此笔描金纹饰华美,并以黑漆勾边,线条流畅,制作精细。为宫廷用笔佳品。兼毫笔在清代较为流行,此式一般笔毫坚韧,富有弹性,适宜书写各种书体大字。

程君房款癸卯解元墨,明,高7.2cm,宽3.1cm。

墨上圆下方,一面有楷书阳文“癸卯解元”四字,上方有一米珠痕,珠已缺;其下为“古歙岩镇程君房制”楷书阳文。另一面为玉兔蹲卧于树下,其下为阳文楷书“夜光维河,顾兔在腹,冉冉天相,待尔场屋。幼博。”一侧款识“辛丑年造”。“幼博”为程君房的字。程君房,即程大约,又字幼博,安徽歙县人,明代制墨名家。明代著名书画家董其昌称:“百年以后,无君房而有君房之墨;千年之后,无君房之墨而有君房之名。”程君房也自诩:“我墨百年金不换。”程君房的墨品精良,墨谱的图式和墨模的雕刻也各尽其美。其著《墨苑》六部十三卷,余式墨,按玄上、舆图、人宫、物华、儒藏、锱黄等分为六类,其墨样均由当时著名书画家设计,因此精妙无比。

鎏金铜狮砚滴,明,通高9.7cm,兽宽4.6cm,兽长9cm。

砚滴呈卧狮形,身生双翅,双尾外撇,昂首,腹空,背附有鸟首形长管,作砚台点水之用。通体鎏金后点缀青绿色斑,造办处档案将这种工艺称为“青绿鎏金”。狮子造型古拙端庄,鎏金闪耀夺目,具有浓厚的宫廷气息。砚滴下承长方形束腰紫檀木座,座上雕龟背锦纹及莲瓣纹。木座面上刀刻填金“乾隆御赏”篆书款,底部刀刻填金“唐狮砚滴”楷书款。根据造办处档案记载,这件砚滴原盛装在红雕漆插盖匣(现佚失)中,乾隆十八年(年)十月皇帝命令广木作配合匣子的高矮,另行配做文雅的紫檀座,下刻“唐狮砚滴”,十九年四月做得。新配木座下刻“唐狮砚滴”,说明乾隆皇帝认为这件砚滴乃唐代作品。但从考古出土的历代狮子观察,带翅膀的狮子造型似乎仅见于六朝,称天禄或辟邪,唐代狮子并无带翅膀者,面部神态也与之大相径庭,其制作年代宜定在明代。此外,《西清古鉴》曾经著录这件唐狮砚滴,从另一个角度表现了皇帝对它的喜爱与重视。

竹纸,明,长56.7cm,宽42.1cm。

纸质柔软,单薄,呈现半透明状。由于年代久远,纸张多处有泛黄的迹象。我国竹纸制造业历史悠久,据说东汉时期的蔡伦曾经尝试用竹子制作纸张,并且取得实效。但由于竹纸制造工艺流程较为复杂,需要经过破竹、浸煮、发酵、碾碎、调浆、过帘、烘干等多道工序,因而其大批量生产开始于宋代。至明代,随着制纸技术的进步,竹子用作造纸原料成本低廉,竹纸开始位居纸业制造和使用的主导地位。竹纸有着良好的使用性能,一直受到读书人的好评。

蜡印故事笺,明,长cm,宽31.5cm。

纸张选用上等坚韧、细帘纹的树皮为料,制作精细,表面少量施粉。纸上砑印“葛巾漉酒图”人物画暗花纹,观赏者可以在侧面或者透过灯光看到花纹。此品为砑花纸的一种,在明、清时期较为流行。

乾隆御题端石龙池砚,明,长17.3cm,宽12.3cm,高4.2cm。清宫旧藏。

砚端石制成,色黑紫。砚为椭圆形,浮雕海水龙纹砚池,左上方有一石眼。砚背覆手深及寸许,有长、短二柱,亦各有石眼。周侧录乾隆皇帝御题:

旧坑之白,号蕉林兮。玉润金坚,刚柔协兮。

既圆而椭,制稳贴兮。墨池弗涸,有波叠兮。

龙守其珠,纬萧涉兮。书而供跳,王之帖兮。

文而寓雕,刘之勰兮。问谁所珍,蕉林箧兮。

何来西清,伴芸笈兮。一诵旅獒,慙弗惬兮。

乾隆戊戌季夏御铭

并镌“得佳趣”篆印。

砚装黑漆随形盒内。盒面填金隶书“龙池”、“蕉林珍赏”,旁镌“玉立”篆印。盖壁填金隶书乾隆御题,文与砚侧同。此砚造型厚重,雕刻刀法奔放,具有明代制砚风格。原系梁清标之物,后为清代宫廷收藏,并收录于《西清砚谱》之卷二十。

白鹤山人端石长方砚,明,长21cm,宽14cm,厚3.6cm。

砚端石制,长方形,石质黝黑润泽,呵气生津。砚面平滑,砚池深凹宽绰。背面刻有篆书“白鹤山人”方印。砚一侧阴刻“龙津”二字,另一侧银线纹理直通砚底,为石肌本身所生。砚虽有剥蚀,但石质精良。

澄泥蟠螭纹长方砚,明,长11cm,宽6.8cm,厚4.3cm。

砚澄泥制,长方形石渠式。砚体小巧,长方形砚堂,周环水渠,一端设深凹的小方池,受墨处平滑,砚渠边框内环饰“S”形纹,砚体四侧面各雕一螭纹。砚底面深凹为长方形,底浅刻“申国公研”四字。砚出四足,均为兽面形。此砚形式古朴,表面有剥蚀,砚体色红如古铜,是极为难得的澄泥砚品种,明清时期均有仿制者。

青石鱼子纹长方砚,明,长18.2cm,宽12.2cm,厚2.8cm。

砚青石制,长方形。石体厚重,石色深沉,质精良,呵气可研墨。石肌纹理密布金色斑点,似鱼子纹。砚面光滑,砚堂开阔,深凹月形池。雕工圆润,不露锋芒。此砚造型简洁,以自然石肌纹理取胜,配有洒金黑漆盒,盒胎薄而轻,制作讲究。

端石雕九龙云从砚,明,长23.5cm,宽16.7cm,厚3.2cm。

砚端石制,紫色深沉,石质细腻。砚体厚重,作椭圆形,周边雕饰云龙戏珠纹,以石眼巧作圆珠。龙首下方凹作云池,池上有石柱眼。砚背面亦雕云龙缭绕,中央平滑处题铭:

維彼靈根,神物聚所。龍德正中,君子是與。

署款“鹿原”。右题诗:

巗穴鍾靈藪,蒼壁鬼工剖。庖義作龍書,高陽志蝌蚪。

君若丁其時,神奇無不有。展也席上珍,淡濃皆可久。

壬子春三月,余甸書銘。

此砚雕饰繁细华美。

端石高空悬月抄手砚,明,长19.1cm,宽11.2cm,厚6.9cm。清宫旧藏。

砚端石制,石质黝黑细腻,石品纹理明显,为旧坑端石。砚为长方形抄手砚式,砚池深凹,池上圆形石眼宛如高空悬月,妙趣天成。砚首侧壁镌刻清乾隆皇帝御制铭:

一月悬高空,有形惟映水。著物则不然,可悟虚实旨。

是砚出旧坑,色白而侧理。鸲眼阔于眉,相映方池里。

其下柱近百,柱柱眼堪指。是为一印千,禅机示些子。

乾隆癸卯御题。

并“比德”篆书小印。砚背面密布大小石柱眼,又称“鸲眼”,巧作成76柱。砚底上首镌刻“眉山苏轼”方印。此砚因材施艺,成悬月之雅意。砚底石柱眼之多亦颇为罕见。

端石漱石铭长方形砚,明,长23cm,宽12.7cm,厚5.8cm。清宫旧藏。

砚端石制,长方形。石质细腻,颜色紫中泛绿。砚面平滑,中间深凹形成弯月形墨池,其上题铭:

质之刚也,柔以运之。性之静也,动以振之。

经摩诘以著其功,由元晖而昭其胜。

后署“漱石人铭”四字,并“伯”、“衡”二印。砚背深凹成长方形槽,光滑规整。

此砚石质、石色上佳,造型简洁,仅墨池稍作雕饰,与砚铭相应,愈显朴雅之风。

澄泥夔纹砚,明,长16.8cm,宽10.5cm,厚3.6cm。

砚澄泥制成,束颈双连式,颈下为砚堂,砚额为椭圆形砚池,砚堂与砚池边沿雕饰不同的勾云纹,连颈处亦饰繁缛的云纹。砚侧面雕饰夔纹和兽面纹一周。砚背面深凹呈环渠,也可作砚池、砚堂受墨。背面略有剥蚀,底下凸出兽面纹两足。砚配随形嵌玉黄色漆盒,漆盒轻薄,盒内髹黑漆。用漆盒藏砚在明清时较为流行。此砚泥质细腻,色泽浅黄,造型新颖,纹饰古雅繁缛,颇为华贵。

吴去尘龙九子墨,长10.3cm,宽4.2cm,厚0.7cm。

墨长方形,上下边出弧。正面阳刻浮雕9条形态各异的蟠龙。侧面阳文楷书“吴去尘监制”五字款。背面阴文篆书“九子之墨,藏于松炱,本性长生,子孙无边”十六字。此种墨多作礼品用,特别是婚庆时所用。龙九子墨墨质细腻,温如莹玉,为吴去尘的代表作。

澄泥风字砚,明,长26.5cm,宽17.3cm,高2.5cm。

砚澄泥质,鳝鱼黄色,略具“风”字造型。砚背刻阴文草书题铭:“太守清贫不画绢,孙翁拟持蜀麻面。象气时之升与石,千年高节今如见。”款署“洪武庚申孟夏晦前一日”、“南宫里人宋克”,左下方镌“龚”字篆印。

此砚铭文为明初宋克所作,其内容说明是为友人孙翁而题,孙翁乃此砚主人,其人生平不详。

金凤元珍珠香墨,明,高8.7cm,宽2.5cm,厚0.7cm,重25.5g。清宫旧藏。

墨呈圭形,木简式,通体漆皮。一面两上端分别浅浮雕日月,其内分别雕刻金乌飞翔与玉兔捣杵,下饰祥云。其下有阳文楷书“定册惟幕,有安社稷之勋”10字。另一面署阳文楷书作者名款“龙飞宣德岁次甲辰宫在应钟鉴撰”,“新安金凤元家藏珍珠香墨”。有人认为此墨为明代宣德年制,不过宣德时期没有甲辰的年份,甲辰年分别出现于嘉靖、万历年间。这里的“宣德”可能并非指年号,而是指“宣扬皇帝的德化”之意。

正德款碧海腾蛟铜暖砚,明正德,长23.7cm,宽11.4cm,高11cm。

砚铜质,长方匣式,由砚身、匣盖、暖屉组成,并无砚石,直接在铜质砚面上研墨。暖屉用于燃烧碳火,置于砚身下层,可防止砚面墨汁在寒冷的冬季冻结。砚身下壁为活动插板,将插板抽出,可任意取放暖屉。因其功能,故名暖砚。

暖砚各处均铸有精美的画面,砚面上部为“碧海腾蛟”图,砚身四面立壁分铸“月中折桂”图、“枫宸献策”图、“玉陛趋朝”图及梅花图,并配诗文。匣盖面为鱼跃龙门图,上部刻阳文楷书七言绝句:

山腰石有千年润,海眼泉无一日干。

天下苍生望霖雨,神龙休向此中蟠。

署“正德己卯(年)秋九月吉,赐戊辰进士同知扬州事平湖孙玺命工铸”。

传世暖砚以清代所制为多,此方不仅是少见的明代作品,在铭文中还标示出砚主人的身份与制砚的具体时间,使其历史内涵更加丰富。

罗小华一池春绿墨,直径8.0cm,厚1.3cm。

墨圆式,两面凸边,通体涂金。一面中心阳文行书“一池春绿”四字。另一面为阳文画面:海水中凸起蟠螭,回绕如蚰蜒形。墨一侧阳文楷书“水云居制”四字,另一侧“小华逸史”四字款。

“一池春绿”墨是罗小华墨品中流传有绪的珍品。墨名“一池春绿”,系由南唐词家冯延巳《谒金门》中的“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而来。此墨的图文设计颇具匠心,形制精美。其字体流畅,挥洒自如,遒劲有力。水纹荡漾,一蟠螭嬉游其间,悠闲自得,给人以超脱世俗之感。

雕漆紫檀木管提笔,笔管长25cm,笔斗长2.5cm。

提笔直管无帽,笔管饰红、酱色雕漆并拼以紫檀木,紫檀斗,笔锋为貂毫竹笋式。此笔反映了明嘉靖年间雕漆的风格。

古狻猊墨,明,直径4.7cm,厚0.5cm,重18g。

墨为兽面铺首形,一面为狻猊伏卧状,另一面光素,中间起一方框,内有双行四字阳文楷书“古狻猊墨”。清代进士袁励准撰写的《中舟藏墨录》认为此墨式样与罗小华的作品风格相似,因而断定为罗氏作品,不过在明代方于鲁的作品中也有类似的样式,故而此墨的年代推定还有需要更多的证据。

罗小华半桃核式墨,明嘉靖,高4.7cm,宽3.1cm,厚1.1cm,重11.5g。

墨为半剖的桃核形。沿剖开的桃核内边缘,一侧有阳文隶书“庚子年甲申月丁酉日记”,另一侧为阳文篆书“西王母赐汉武桃宣和殿”,核心有行书“小华”二字款,可知此为明代嘉靖年间制墨家罗小华所留。

罗小华曹娥碑墨,明,高9.1cm,宽2.5cm,厚0.9cm,重31.5g。清宫旧藏。

墨为长方形,正面上端横排阳文篆书“曹娥碑”三字,下竖排阳文隶书“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字。背面有凹槽,内竖排阳文行书“绝妙好辞”四字,下署阳文楷书作者名款“小华藏”三字。由此可知,此墨不晚于明代嘉靖年间著名制墨家罗小华生活的时代。

江正玄玉墨,明嘉靖,直径8.1cm,厚0.9cm。

墨圆形。墨饼两面均凸起边框,墨面雕刻一条螭龙升降于云水间,墨背题阳文篆书“玄玉”,墨侧题“嘉靖庚子晴川江正制”。

江正制墨在明代麻三衡的《墨志》和清代《渔洋精华录》等书中均有记载,但传世实物仅见此锭。“嘉靖庚子”为嘉靖十九年(年),此纪年可佐证文献关于江正生活年代的记载。墨饰螭龙戏水纹始见于明嘉靖时期并流行于晚明,这一题材的时代风格鲜明。此墨见于《中舟藏墨录》,是流传有绪的明墨精品。

端石长方砚,明隆庆,长9.8cm,宽9.5cm,厚2.5cm。清宫旧藏。

砚端石制成,长方形,色青紫黑,砚面有青花、焦叶白及火捺纹。砚左侧镌刻阴文楷书“隆庆辛未(隆庆五年,年)孟冬识”,其下署一阳文篆书印。砚右侧镌阳文楷书:“划石骨出云腴,供吾翰墨,砺我廉隅。”下署“弇州山人”四字。砚背面镌阴文隶书“直以方,虚能受墨,动如静,静则寿”,且署“彭年”篆书方印。

此砚与墨两锭、笔两支、铜水丞、铜勺共装于一紫檀木匣内,组合成套。砚石为旧坑端石,细腻莹润,且具确切年款,极为少见。

端石琴式砚,明末,长8.5cm,宽3.7cm,高1.6cm。

砚端石制,琴式。砚面内凹,砚池和砚堂相通。砚背面有四小足,底刻“河东君研”,署“钱谦益题”。其下题诗:“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国人。”又“崇祯壬午年”,“因亦柳隐录”。随形配雕红木盒,盒面嵌竹刻“还砚图”,并题:“丁未初夏,戏作还砚图,以应竹亭一兄。清玩。”其下署名“程庭鹭”。

此砚石质细腻,造型小巧精致。实用与鉴赏相结合为清代砚式特点。

方于鲁文犀照水墨,直径12.7cm,厚1.6cm。

墨圆形,两面均凸起边棱,髹紫漆边。一面浮雕文犀照水图,并涂金,加红绿彩。一面凹入的朱漆方框内有阳文楷书“文犀照水”四字。墨一侧边有“万历辛丑方于鲁造”款,另一边为阳文楷书“菉竹居监造”款。从方于鲁所制墨中可以看出明代墨模雕刻艺术的高超水平。其墨模浑朴,刀法自万历年以后变得奔放有力。此墨质坚黑,为明代名墨,著录于《中舟藏墨录》。

方于鲁文彩双鸳鸯墨,直径9.6cm,厚1.6cm。

墨圆形,周围凸起边棱,涂金。一面中央凸起长方形栏,栏内涂金阳文行书“文彩双鸳央”五字;栏外左侧近边缘处阳文楷书“方于鲁制”名款,右侧阳文“画一星”三字。另一面雕双鸳鸯,红、绿、金三色彩羽,立于江岸礁石上,头尾交错,相互凝视。墨之侧边,镌阳文楷书“大国香”三字。此墨收录于《方氏墨谱》第二卷《国华》第五十四款,为方于鲁传世彩墨,墨模雕刻精致,墨质坚莹,是方于鲁墨品中的典型之作。明初,墨上有施金彩者,但不多见。万历时期,墨上施金错彩之风开始盛行,反映了当时崇尚豪华的社会风气。

竹雕云龙管貂毫笔,管长9.1cm,直径1.8cm,帽长6.3cm。

笔竹制,有帽。笔管雕留青双龙戏珠纹,中部镌刻阳文隶书“文林便用”四字,顶端镶嵌螺钿口圈,顶下长方格内刻阴文填蓝楷书“万历年制”四字款。笔锋为貂毫葫芦式。

清谨堂乐女墨,高6cm,最宽2.2cm,厚1.3cm。

墨作美人形,背倚太湖石,抱阮作弹拨状。通体作漆衣。背面阳文楷书“清谨堂”三字,“清”字略有磨损。此墨造型古雅浑朴,是明墨中的精品。

明万历年间,徽墨制作进入鼎盛时期,文人士大夫争相制墨自娱。此风尚下,明代织造内臣孙隆随潮而动,制作了多种署名“清谨堂”的墨品贡入宫中,取悦于皇帝。明代姜绍书《韵石斋笔谈》载:“织造内臣孙隆‘清谨堂墨’款式精巧,剂料极一时之选,曾进上方,神宗爱重之。”

汪文宪青麟髓墨,明万历,高8.2cm,宽2.5cm,厚1.3cm,重27g。

墨为牛舌形。通体浮雕涂金,周身布满云龙纹。一面上方中央有长方形凹面,署阳文楷书“青麟髓文宪制”竖排两列六字款。“青麟髓”为明代徽州制墨家推出的品牌墨之一,最初由方于鲁开创,其后徽墨制造业中的制墨家多有仿制。

叶向荣风云际会墨,明万历,长10.6cm,宽3.8cm,厚1.3cm。

墨长方形,正、背面均凸起边框,正面雕龙、虎相遇图,背面题阴文楷书“风云际会”四字,“风”、“际”二字填金,“云”、“会”二字填蓝,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yaoliuwx.com/zbtkjz/1157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