葵花菌核病多发期,注意事项
内蒙古东部不利的天气条件,对广大葵花种植户是严俊考验,目前赤峰周边已经出现盘腐苗头,预计,这几天连续阴雨,其他地区盘腐有可能大爆发,提请广大农牧民朋友提高警惕,
病原菌】菌核病是真菌病害,病原菌有核盘菌和小核盘菌,都属于子囊菌门,盘菌亚门,锤舌菌纲,柔膜菌目,核盘菌科,核盘菌属。
病原菌主要以菌核在土壤内,病残体中或夹杂在种子间越冬。菌核经3-4个月的休眠期,就可以萌发。菌核有两种萌发方式,分别产生侵染菌丝或子囊盘。春季温度适宜,土壤较干燥时,土壤内的菌核萌发,产生侵染菌丝,侵入根部,造成根腐,继而病原菌上行进入茎部,导致茎基部腐烂和病株萎蔫死亡。病原菌还借助植株间根系的接触而侵染邻近植株,使病株不断增多,发病区段迅速扩大。
春季气温回升至5℃以上,土壤潮湿时,土壤中的菌核萌发,产生子囊盘而突出地面。以这种方式萌发的菌核大多分布于土壤表层1-3厘米内,埋深7厘米以上的的菌核就很难以这种方式萌发。子囊盘内产生子囊和子囊孢子。子囊孢子成熟后被弹射释放到空中,随气流传播,着落在向日葵植株上。有人测得子囊孢子随着气流传播距离,至少可达米。植物体表有水膜存在时,子囊孢子萌发,产生芽管,由伤口侵入,引起茎腐、叶腐或盘腐。核盘菌也能侵入种子,造成种子内部带菌。播种带菌种子,可发生芽死、苗腐或幼苗立枯。
核盘菌可在死亡或衰老的植物组织上存活繁衍。在病株枯死的根上、茎杆表面、茎杆内部以及腐烂的花盘中,都能产生许多菌核。一个病株大约可产生25-个菌核。菌核着落于土壤,或随病残体进入土壤,就能成为下一季作物发病的菌源。菌核可随风雨、灌溉水、土壤、农机具在田块间传播,可可夹杂在种子间远程传播。
菌核在土壤中可存活多年,土壤中菌核数量越多,发病就越重,该田块保持致病能力的年限也越长。连作田土壤中菌核量大,发病重,换种核盘菌的非寄主作物后,土壤中菌核数量逐年下降,发病率也随之降低。
土壤温度和湿度也是影响发病的重要因子。核盘菌生长的温度范围为0℃-37℃,最适温度为25℃。菌核形成的温度范围5℃-30℃,最适温度15℃。形成子囊盘的温度范围0℃-35℃,在5℃-10℃时萌发最快。病原菌侵入适温为15℃-18℃,春季低温多雨,土壤湿度高,根腐、茎基腐发生重,花期7-8月份多雨高湿,适于子囊孢子侵染,盘腐严重。若适期晚播,错开雨季,就能减轻发病。
播量过大,植株密度高,有利于病原菌传播致病,发病较重。在高密度时,病株倒伏也增多。
1、轮作避免向日葵重茬和迎茬,与麦类、玉米、高粱等禾本科非寄主作物实行3年以上轮作。发病率高,土壤中菌核数量较多的田块,应行长期轮作。有人提出枯萎株率低于10%,应行3-5年轮作,高于10%的,应行6-8年以上的轮作。
2、田间卫生收获后清除田间病残体,刨出根茬,集中烧毁,深翻土地,将地面上菌核翻入深土中(10-15厘米以下)使其不能萌发。防除田间阔叶杂草,铲除向日葵自生苗,发病田早期拔除病株。
3、种子处理机械汰除种子间夹杂的菌核,或用35℃-37℃温水浸种7-8分钟,不断搅拌,菌核吸水下沉,捞出上层种子晾干。另外,用58℃-60℃温汤浸种10-20分钟,可杀死种子内部带菌。药剂拌种用种子量0.3%的50%腐霉利(速克灵)可湿性粉剂或40%菌核净(纹枯利)可湿性粉剂。药液浸种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倍液,浸种4小时。种子还可用2.5%咯菌腈悬浮种衣剂包衣,千克种子用药-毫升。
4、加强田间管理与矮杆作物(菜豆、大豆等)间作;适期晚播,例如内蒙巴盟推迟播种到6月1日前后;合理密植,实行地膜覆盖,大小行种植,食葵密度每亩2株左右,叶片茂盛的品种酌情减少;配方施肥,控制氮肥,配合磷、钾肥或施用向日葵专用肥,培育壮苗;平整土地,合理灌溉,防止大水漫灌和田间积水;生育后期盘腐扩展快,应及时收获或适时早收,以减少损失。
5、种植抗病、耐病品种加强抗病品种的鉴选,推广种植抗病、耐病品种。
6、药剂防治土壤处理用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每亩1千克混拌适量沙土,在播种进均匀随种子施入播种沟内。
在盛花期至成熟期喷药2-3次,可选用40%菌核净(纹枯利)可湿性粉剂-0倍液,50%乙烯菌核利(农利灵)水分散性粒剂0倍液,50%腐霉利(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0倍液,60%多菌灵盐酸盐(防霉宝)超微可湿性粉剂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倍液等,重点喷布茎基部、花盘背面。
另外,还可在发病初期,用腐霉利药液或菌核净药液灌根,间隔7-10天后再灌一次。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