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气象灾害技术标准是为农业防灾减灾服务
标准是大家共同遵循的技术规范和规则农业气象灾害技术标准是由广大业务、技术人员具体实施操作的,一项农业气象灾害技术标准如要大范围实施,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求实施推广的标准要有可操作性农业气象灾害技术标准是为农业防灾减灾服务的在满足实际业务、生产服务需求的条件下,农业气象灾害技术标准不一定非要追求最先进的如基于作物生长模拟模型的农业气象灾害观测预警技术在机理上是目前灾害观测预警中比较先进的方法,但由于模型参数化、区域化难度大,制约了模型的区域化应用;而基于现代模型技术的观测预警方法,由于资料易于获取,准确率较高,基本满足业务服务需求,一直在实际业务中广泛应用
我国农、林、牧、渔和多种经营的农业布局,既有分布在广大平原、盆地、谷地的不同熟制的种植业;也有分布在草原、草地不同种群的畜牧业,湖泊、海涂、浅海的养殖业,丘陵山地的多种经营和林果业等;承灾体分布的地域性特征十分显著天气气候条件的地域差异导致孕灾环境的地域分异性与承灾体、孕灾环境的地域性特征相适应,我国一些农业气象灾害的发生也具有显著地域性特征,如冷害主要发生在东北地区、寒害主要发生在华南地区、台风主要发生在东南沿海地区等因此,农业气象灾害技术标准只有突出地域性,才能增强种属、品种、灾种以及防灾减灾技术的应用针对性
4.操作性
1.针对性
由于农业气象灾害的多样性、复杂性和区域性,制定农业气象灾害技术标准除应遵循“统一、简化、协调、选优”的标准制定原则外,还需遵循以下原则
4
核心提示: 由于农业气象灾害的多样性、复杂性和区域性,制定农业气象灾害技术标准除应遵循统一、简化、协调、选优的标准制定原则外,还需遵循以下原则在制
2.地域性
农业气象灾害技术标准的实用性表现为服务于行业、产业发展的实际应用能力,包括协调性和应用性两个方面在内部协调性方面,要能够充分反映历史和未来的农业气象灾害发生、变化和影响情况等,如某种作物干旱灾害指标及其等级标准的制定,既要考虑指标对年代历史灾情的吻合情况,还要考虑气候条件、种植区域、品种变化等对指标阈值的影响以及吻合情况,形成纵向协调一致的指标体系在外部协调性方面,要与相关部门的农业防灾减灾措施、对策、应急管理等协调,如某种作物干旱等级标准要与农业部农业干旱应急预案启动的相关标准相衔接,形成横向协调衔接的指标应用体系在应用性方面,要立足于现有的行业、产业服务业务支撑体系,开展农业气象灾害技术标准的示范与推广
3.实用性
就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等而言,全国或区域的农业气象灾害种类繁多;仅就一种作物而言,也有多种农业气象灾害,如小麦就有干旱、涝渍、冻害、霜冻、干热风等在制定农业气象灾害技术标准时,应遵循“一对象、一灾种、一技术、一标准”针对性原则不能将所有灾种的农业气象防灾减灾技术全部一一列举,这样制定的标准看似全面,但实际使用时很不方便农业气象灾害的发生主要是天气气候条件异常造成的,但不当的种养殖管理也会加重甚至导致灾害的发生,如水稻和玉米在东北地区、香蕉和荔枝在华南地区的越区种植可导致作物冷害、果树寒害的发生等;因此,农业气象灾害技术标准的制定,既要突出影响灾害发生的天气气候条件主因,也要综合考虑不当的种养殖管理对灾害发生的影响,使标准的针对性更强,易于实际生产、业务应用操作
白癜风传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