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根治乳腺增生,乳癌

  治疗白癜风的专科医院 http://www.xftobacco.com/m/

中医认为,此病发病原因多与脏腑机能失调、气血失和有关,病变脏腑责之肝脾,尤其是脾土虚弱之人或过食辛辣肥甘厚味,损伤脾土,而致脾土运化功能失常,聚湿为痰或天生性格内向,情绪压抑,好生闷气或性情急躁、动则易怒或因七情所伤,忧思过度,而致肝失疏泄,郁而成痰等,均可导致痰湿结聚,气血凝滞而形成肿块。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的变化,生活观念和方式的不断改变,乳腺增生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严重危害着女性的身体健康。乳腺增生的发病率很高,有数字显示已超过50%。乳腺增生是一种癌前病,有20%的乳腺癌合并乳腺增生,有3%~5%的乳腺增生有癌变可能。得了乳腺增生后,人们就常联想到乳腺癌,造成了很大的心理负担和经济负担。本书以从中医角度来介绍乳腺的生理结构,乳腺增生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预防等方面的相关知识;同时,本书还介绍现代饮食、环境、精神、生活方式等因素与乳腺增生的关系:对如何通过自我检查尽早发现乳腺增生,尽早治疗以取得最佳预后等作了解答;阐述了乳腺增生与乳腺癌之间的关系。其实,乳腺增生是只纸老虎,只要积极治疗,就会让乳房回归健康。一、中医内病外治法(外敷法)   乳癖(乳腺增生症)临床以乳房疼痛及乳房肿块为主,且多与月经周期情志变化,劳累过度等因素有关,或伴乳头痛、溢液。其发病率已占乳腺病的首位,国内外研究表明乳癖(乳腺增生)病与乳癌的发生有肯定联系,乳腺上皮增生明显增加了癌变的危险,中药散结乳安贴就是根据中医内病外治理论体系下,经二十多种中药炮制而成,治疗效果非常好。其治疗过程如下:   1、疏肝理气,调畅气机。   乳头乳房及肝经循行之处,女子以肝为先天,肝藏血、主疏泄、体阴而用阳,易于怫郁。乳癖者,每多有性情抑郁,忧思多虑或心烦急躁易怒,胸闷嗳气,而乳房疼痛与肿块大小变化,亦多情绪变化有关。肝郁气滞在乳癖发病学上有重要影响。七情不畅,肝失条达,肝郁气滞结于肠子络则疼痛结块,故疏肝理气,调畅气机为治疗乳癖的主要原则。   2、活血化瘀,疏通乳络。   乳房疼痛及肿块为主症,二者均为血瘀证特征性表现。忧思恼怒,抑郁寡欢,必致肝气不畅,气机阻滞,久则由气及内,使血行不畅,经隧不利,下不能充胞宫,上不能溢乳房,乳络闭阻,气滞血瘀,凝结成块,不通则痛。经前冲任血液充盈,乳房肿痛加重,月经后气血得到疏泄,肿痛亦随之减轻。可见乳癖者出现血瘀证势所必然,治疗中必须重视活血化瘀,疏通乳络作用。   3、化痰软坚,消肿散结。   思虑伤脾或肝郁气滞,横逆脾土,均可致脾失健运,痰湿内生,肾气不足,冲任失养。不能温煦脾阳,则精液不得运化,聚湿成痰,肝郁日久,化热化火,灼津为痰,痰、气、瘀互结而成乳癖。因此,痰凝在乳癖发病学上有一定影响,化痰软坚,消肿散结可促使肿痛消散于无形。

二、按摩法(辅助治疗)   1、推抚法:患者取坐位或侧卧位,充分暴露胸部。先在患侧乳房上撒些滑石粉或涂上少许石蜡油,然后双手全掌由乳房四周沿乳腺管轻轻向乳头方向推抚50~次。   2、揉压法:以手掌上的小鱼际或大鱼际着力于患部,在红肿胀痛处施以轻揉手法,有硬块的地方反复揉压数次,直至肿块柔软为止。   3、揉、捏、拿法:以右手五指着力,抓起患侧乳房部,施以揉捏手法,一抓一松,反复施术10~15次。左手轻轻将乳头揪动数次,以扩张乳头部的输乳管。   4、振荡法:以右手小鱼际部着力,从乳房肿结处,沿乳根向乳头方向作高速振荡推赶,反复3~5遍。局部出现有微热感时,效果更佳。

三、针刺法   1、取穴:以膻中、屋翳、合谷,足三里为主穴。   操作:以1~1.5寸毫针在膻中穴向患者乳根部斜刺,屋翳穴亦斜刺向乳根部;余穴以直刺为主。捻转得气后膻中与屋翳两穴,余穴10分钟行针1次,随证补泻,每次留针20分钟,10次为1疗程,疗程间隔3~5天;月经期治疗暂停。四、汤药法   乳腺小叶增生   气郁痰结。   疏肝豁痰,软坚散结。   露蜂房汤。   露蜂房10克,山茨菇10克,郁金10克,青皮10克,贝母12克,柴胡10克,橘叶10克,香附12克,夏枯草25克。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郭子光方。乳腺增生(一)   肝胆气滞血瘀,肝经血虚风热。   清肝解郁,凉血散结。   清肝解郁汤。   人参(去芦)3克,茯苓3克,熟地黄3克,贝母(去心)3克,炒山栀3克,白术4.5克,当归4.5克,柴胡2.4克,牡丹皮2.4克,川芎2.4克,陈皮2.4克,甘草1.5克。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外科枢要》卷四。(二)   痰气凝结。   滋阴清热,化痰散结,行气破瘀。   攻坚散。   夏枯草30克,玄参30克,生牡蛎30克,昆布15克,姜半夏12克,海藻12克,青皮9克,陈皮9克,三棱6克,莪术6克。   水煎服,或研末,开水冲服。   《山东中医学术经验交流文选》。(三)   肝气郁滞,痰凝聚结,肾阴不足。   疏肝散郁止痛,化痰结,补肾水镇阳。   消乳汤。   山楂15克,五味子15克,麦芽50克。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杨驰方。(四)   气滞血瘀,气阻痰凝。   疏肝理气,活血化瘀,消痰散结。   乳核饮。   柴胡12克,白芍12克,香附12克,郁金12克,青皮9克,丹参9克,三棱9克,生牡蛎30克(先煎),白花蛇舌草15克,夏枯草30克,黄芪15克。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吴熙方。(五)   肝郁气滞,兼血瘀痰凝。   疏肝解郁,活血祛瘀,去痰散结。   乳块消汤。   瓜蒌15克,生牡蛎15克,夏枯草15克,昆布15克,海藻15克,丹参15克,柴胡9克,天门冬9克,三棱9克,莪术9克,橘叶9克,橘核9克,半夏9克。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姜兆俊方。(六)   气血不足,肝气郁结,经脉瘀阻。   疏肝理气,活血化瘀,软坚散结。   加味瓜蒌汤。   当归12克,瓜蒌30克,乳香3克,没药3克,甘草3克,橘核15克,荔核15克。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曾广盛方。乳腺炎(一)   肝胆二经风热血燥(郁乳期)。   疏肝养血,滋阴润燥。   当归清营汤。   当归9克,生地9克,山栀9克,赤茯苓9克,白芍9克,柴胡3克,川芎3克,甘草3克,贝母4.5克,丹皮6克,天花粉6克,连翘6克。   水煎服。   《疡科心得集》卷中。(二)   热毒内盛(酿脓期)。   清热解毒,活血消痈。   消化汤。   金银花60克,紫背天葵15克,天花粉9克,当归30克,生甘草9克,通草3克。   水煎服。   《洞天奥旨》卷七。(三)   肝郁气滞。   疏肝通络,化痰消肿。   加味逍遥散。   柴胡3克,白芍3克,当归3克,茯苓3克,白术3克,甘草3克,黄芩3克,半夏3克,白芷3克,陈皮3克,桔梗3克。   上为粗末,水煎服。   《疡科心得集》卷上。乳腺癌(一)   肝郁气滞。   疏肝理气,攻坚破瘀。   调神攻坚汤。   柴胡15克,黄芩15克,苏子30克,党参30克,夏枯草30克,王不留行90克,牡蛎30克,瓜蒌30克,石膏30克,陈皮30克,白芍30克,川椒5克,甘草6克,大枣10枚。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刘绍武方。(二)   肝郁脾虚。   舒肝解郁,清热散结。   加味逍遥散。   甘草3克,当归3克,白芍3克,白术3克,茯苓3克,柴胡3克,桂皮2.1克,山栀2.1克。   上为粗末,水煎服。   《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七。(三)   血热炽盛,火毒伤阴。   清热凉血,解毒泻火。   紫根牡蛎汤。   紫草根15克,牡蛎粉(包煎)15克,当归15克,赤芍9克,川芎6克,银花6克,升麻6克,黄芪6克,甘草3克,大黄适量(后下)。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简明中医妇科学》。(四)   正气不足。   补气养血,健脾疏肝,化瘀解毒。   芪苡汤。   黄芪60克,党参30克,郁金15克,当归15克,旱莲草30克,白术20克,白芍15克,重楼10克,丹参30克,薏苡仁10克,料姜石60克。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中医癌瘤证治学》。================一剂治愈乳腺炎验方摘录自60年代某中医手抄本处方当归1两穿山甲3钱川贝3钱花粉3钱通草3钱公英1两甘草3钱用法水煎服出汗即愈治验黄廷女38岁乳腺红肿冷烧不止疼痛难忍服此方一剂而愈特效乳腺炎方二付搞定忍冬息炎汤公英25地丁25忍冬藤35鹿角霜25香付15王不留行24甘草9一天一付,水煎分3次服,特效方药,切勿等闲视之。五、食疗法   1、玉米丝瓜络羹:玉米克,丝瓜络50克,桔核10克,鸡蛋1个,前三物加水熬l小时,起锅前加入蛋花、水淀粉、冰糖调匀服用,每周两次。   2、海带生菜煲:海带克,生菜克,姜、葱末少许,用清水先煲海带30分钟,起锅前放入生菜、调料、香油,每日一次。   3、凉拌芹菜海带:海带克,芹菜克,姜、葱末少许,海带、芹菜焯熟,捞盘中加入调料、香油,每日一次。   4、夏枯草当归粥:夏枯草、当归、香附各10克,加水适量煎20分钟,取汁加入白粥、红糖拌服,每周两次。

《女科宝鉴》第六章 产后病第十二节 乳痈乳房之一侧或两侧忽然红肿坚硬,发热胀痛,甚则化脓溃烂,伴见发热憎寒等证者,称为“乳痈”。由于发病的病因和时期有所不同,因而有两种不同的名称。发于哺乳期内者,称为“外吹乳痈”,发于妊娠期内者,称为“内吹乳痈”。临床以外吹乳痈为多见。兹将外吹乳痈和内吹乳痈分别叙述。一、外吹乳痈本病多由乳汁瘀积不畅,或邪毒乘乳络而致。产后情志过极,气郁伤肝,肝气郁滞,乳络不畅,或产后饮食失节,过食辛辣厚味,湿热浊气蕴结,或乳头破裂,不能使乳儿尽吸乳汁,或乳头破裂后,外结黄痂,阻止乳汁外流,或乳汁过多,乳儿未吸尽乳汁,或断乳后,乳汁壅塞等等,诸多因素,使乳汁瘀积、阻滞,不得外流,郁而化火痈,发而为病;或乳头皲裂、感染,或婴儿含乳而睡,吮乳过力,损伤乳头,以致邪毒乘袭乳络,酿成乳痈。二、内吹乳痈情志抑郁,复因妊娠,阴血偏聚养胎,阳气偏亢,胎气上逆,气机阻滞,郁而化热,蕴蒸阳明,发而为病。本病因分外吹乳痈与内吹乳痈,所以临床当分而治之。根据病情的发展,外吹乳痈可按初期、成痈期和溃后期分期论治;对于内吹乳痈,当顾及胎元,因而在疏肝清热之中,应佐以安胎之品。一、外吹乳痈㈠ 初期「主证」 哺乳期内,乳房疼痛,局部有肿块,皮色或红或不红,寒热往来,口渴,胸闷呕恶。舌红,苔黄或腻,脉弦滑而数。「病机」 乳汁瘀积,热毒蕴酿。「治法」 清热解毒,疏肝通络。「方药」 栝蒌牛蒡汤(《医宗金鉴》)加减。瓜蒌仁 牛蒡子 天花粉 黄芩 陈皮 栀子 连翘 银花 生甘草 青皮 柴胡 蒲公英 夏枯草 当归 川芎 赤芍本方为栝蒌牛蒡汤去皂角刺,加蒲公英、夏枯草、当归、川芎、赤芍。方中柴胡、青皮疏肝理气;黄芩、栀子清肝泻热,牛蒡子、连翘、银花、蒲公英清热解毒;瓜蒌仁、夏枯草配蒲公英消痈散结;天花粉清热生津、消瘀散结,陈皮理气醒脾;当归、川芎、赤芍补血活血;生甘草解毒和胃。若排乳不畅者,加鹿角霜、路路通、王不留行、漏芦、通草等;若不哺乳或断乳后乳汁壅胀,宜回乳,于方中加生麦芽、焦山楂等。经治疗,若在二、三天内热退肿消痛减者,则消散有望。㈡ 成痈期「主证」 寒热不退,乳部肿块增大,局部Y红,跳痛剧烈。苔腻,脉滑数。「病机」 热结血瘀,毒壅乳络。「治法」 化瘀溃坚,解毒消痈。「方药」 仙方活命饮(《校注妇人良方》)加味。白芷 贝母 防风 赤芍 归尾 甘草 皂角 穿山甲 天花粉 乳香 没药 金银花 陈皮 全瓜蒌 蒲公英 夏枯草本方为仙方活命饮加全瓜蒌、蒲公英、夏枯草。方中赤芍、归尾、乳香、没药活血化瘀止痛;皂角刺、穿山甲通络溃坚;白芷 天花粉、防风排脓消肿;贝母、全瓜蒌、夏枯草消痈散结;银花、蒲公英、甘草清热解毒;陈皮疏理气机。本方对乳痈初起,肿块坚硬难消而属阳证者,皆可使用。凡脓未成,服之可使之消散;脓已成,服之亦可促使其外溃。但在此阶段,不可过用寒凉,否则有肿块不散,或溃后肿块难消之虞。若内热较甚者,酌加连翘、紫花地丁;若持续十日左右肿痛不减,乳房硬块渐软,局部皮肤光泽,按之应指者,此为脓成将溃之象,治宜托毒透脓,方易神效瓜蒌散(《景岳全书》)合透脓散(《医学心悟》)加味。瓜蒌 当归 生甘草 乳香 没药 生黄芪 皂角刺 白芷 川芎 牛蒡子 穿山甲 银花 蒲公英 夏枯草本方为神效瓜蒌散合透脓散加蒲公英、夏枯草。方中生黄芪益气托毒排脓;当归、川芎养血活血;乳香、没药、穿山甲、皂角刺溃坚透脓;白芷排脓消肿;瓜蒌、夏枯草、蒲公英消肿散结;银花、牛蒡子、生甘草配蒲公英清热解毒。若内热未清者,酌加连翘、丹皮。由于此时脓已成熟,或或结合西医手术排脓。㈢ 溃后期「主证」 脓溃之后,诸症俱减,此时一般只用外治即可,但若气血亏虚,疮口日久不愈,伴见一组⑴和血虚⑹之症者,仍需结合内治。「病机」 气血亏虚,余毒残留。「治法」 益气养血,清解余毒。「方药」 圣愈汤(《医宗金鉴》)加味。熟地 白芍 川芎 人参 当归 黄芪 蒲公英 夏枯草 山药本方为圣愈汤加蒲公英、夏枯草、山药。方中人参、黄芪、山药益气生肌;当归、熟地、白芍补益阴血;川芎活血行瘀;蒲公英、夏枯草清解余毒。若脓溃之后,寒热又起,乳房复见肿块,可照乳痈初期论治;若疮口有乳汁溢出,往往延迟伤口愈合,宜终止哺乳,用生麦芽60克,焦山楂12克煎汤内服回乳。二、内吹乳痈㈠ 肝气郁滞「主证」 妊娠中期,乳房渐起肿块疼痛,皮色不变,不易消散,伴见一组肝气郁滞⑼之症。「病机」 肝失疏泄,气机郁滞。「治法」 疏肝解郁,理气行滞。「方药」 逍遥散(《和剂局方》)加减。柴胡 当归 白芍 白术 茯苓 甘草 薄荷 苏梗 蒲公英 Y麻根本方为消遥散去煨姜,加苏梗、蒲公英、Y麻根。方中柴胡、薄荷疏肝解郁;当归、白芍养血柔肝;白术、茯苓健脾祛湿;苏梗理气行滞,蒲公英、Y麻根清热解毒;甘草酌白芍缓急止痛。若兼见腰酸,酌加杜仲、桑寄生。㈡ 肝胃郁热「主证」 妊娠之后,乳房起肿块,日久不散,渐至皮色Y红,口干。舌红,脉滑数。「病机」 肝郁化热,蕴蒸阳明。「治法」 疏肝理气,清泻阳明。「方药」 橘叶散(《外科正宗》)加减。柴胡 山栀 青皮 石膏 黄芩 连翘 甘草 橘叶 蒲公英 Y麻根 当归 白芍本方为橘叶散去川芎、陈皮,加蒲公英、Y麻根、当归、白芍。方中橘叶、柴胡、青皮疏肝行滞;当归、白芍养血和血;山栀、黄芩、连翘、蒲公英、Y麻根清热解毒;石膏清胃泻热;甘草解毒和胃。本证一旦化脓外溃,疮口往往延至产后方能愈合。㈠ 全蝎二只,馒头一个。用馒头将全蝎包入,饭前吞服。据湖北蒲圻县赤壁区卫生院胡勤柏报导,此法治疗乳腺炎初起例,痊愈例。㈡ 生半夏一个研未,以生葱头研裹,左右互塞鼻孔,塞鼻后数小时,发现鼻内有刺的感觉时,立即除去。如肿痛尚未全消,可连续按上法使用(摘自《王渭川妇科治疗经验》)。本法适用乳痈初起。㈢ 用皂角闻药(干皂角粉末,用75%酒精调湿,纱布包成长圆形小药包,塞患乳同侧的鼻孔内。若两侧患病,或左右鼻孔交替塞用,12小时后取出(摘自《中医外科》宁波市孝闻卫生防治所)。㈣ 如意金黄散(《外科正宗》)外敷。天花粉克,黄柏、大黄、姜黄、白芷各90克,紫厚朴、陈皮、甘草、苍术、天南星各24克。上药共为细末,用茶汤同蜜调敷。㈠ 妊娠六月后,应时常用温开水擦洗乳头,或用75%酒精棉球涂擦乳头、乳晕。㈡ 乳头内凹者,妊娠后应作乳房按摩,经常牵乳头,以便于产后浦乳时婴儿吮吸。㈢ 生产后经常按摩乳房,用热木梳背向乳头方向梳理,以便积乳消散。㈣ 发现乳汁积聚,或乳痈未成脓或破溃后,宜用吸奶器充分吸出乳汁。㈤ 注意婴儿口腔清洁,勿让婴儿含乳而睡。发现乳头有破裂或湿疹时,当及时治疗,以防感染。㈥ 以三角巾或乳罩托起患乳,既可在脓未成时,减少行动牵痛,又可在破溃后使脓液畅快流出。㈦ 断乳前应逐渐减少哺乳时间,继而断乳。断乳时,可以生麦芽60克,焦山楂30克,或枇杷叶30克煎汤内服,乳房可用皮硝外敷,促进回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yaoliuwx.com/zbtkxg/1114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