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紫背天葵一种具有多重功效的珍稀植物

 

紫背天葵,这一珍稀植物,不仅拥有迷人的学名,还拥有多个别名,如天葵秋海棠、散血子和龙虎叶,每一种都蕴含着它独特的魅力。在药用领域,紫背天葵展现出其卓越的功效。它味甘微酸,性凉而不腻,不仅能清热解毒、润肺止咳,还能散瘀消肿、生津止渴。对于外感高热、中暑发烧,以及肺热咳嗽、伤风声嘶等症状,紫背天葵都能发挥出色的治疗作用。此外,它还能有效治疗痈肿疮毒和跌打肿痛等病症,成为中医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增强免疫功能

紫背天葵不仅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还能成为我们日常饮食中的佳肴。在熬汤或煮粥时,加入一两株紫背天葵,不仅美味可口,还能为全家带来健康。长期食用这样的汤和粥,不仅能补充多种维生素,还能显著提升身体的免疫力。

2、清热解毒

紫背天葵不仅能清除体内的湿热和残余毒气,还有助于润肺止咳。无论是风热还是风寒感冒,一杯紫背天葵水都能带来显著的益处。此外,它对于跌打肿痛、中暑发烧以及痈肿疮毒等病症同样具有疗效。即使是不小心碰到的瘀肿,紫背天葵也能迅速发挥其散瘀消肿的功效。

3、止血与补血功效

紫背天葵富含大量铁素,能有效强化人体的造血功能,并兼具止血作用。正因如此,它在民间常被用作月子菜,为产后妇女补给营养。此外,紫背天葵对支气管炎、盆腔炎等妇科问题也有显著的改善作用。对于缺铁性贫血患者而言,长期食用紫背天葵将有助于身体的逐步恢复。

4、抗病毒与防肿瘤

紫背天葵不仅能提升人体对寄生虫和病毒的抵抗力,还显示出对肿瘤的预防作用。然而,也需注意其使用禁忌。

体寒体虚者慎食由于紫背天葵属于凉性蔬菜,因此体寒者食用后可能加剧体内寒气,而体虚者食用则可能进一步导致身体虚弱。过敏人群应避免食用紫背天葵紫背天葵可能引起某些人的过敏反应,特别是男童,这种过敏反应在医学上被称为紫癜。如果不慎误食,建议让孩子多吃水果,并避免辛辣、肥腻和海鲜食物。5、形态特征

紫背天葵是一种多年生无茎草本植物,其根状茎呈球状,直径约为7-8毫米,并具有许多纤维状根。其叶片全部基生,带有长柄,叶片形状宽卵形,长度为6-3厘米,宽度为4.8-8.5厘米。叶片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略偏斜,呈心形至深心形。边缘有大小不等的三角形重锯齿,有时甚至呈缺刻状,齿尖带有长至0.8毫米的芒。叶片上面散生着短毛,下面呈淡绿色,沿脉被毛,尤其是主脉上的毛较长。叶片常有不明显的小白色斑点,并具有7(-8)条掌状脉。叶柄长4-.5厘米,被卷曲长毛覆盖。托叶小而呈卵状披针形,长5-7毫米,宽2-4毫米,先端急尖并带刺芒,边缘撕裂状。花葶高度为6-8厘米,且光滑无毛。其上盛开着数朵粉红色的花朵,这些花朵以2-3回二歧聚伞状花序的方式排列,首次分枝长2.5-4厘米,二次分枝长7-3毫米,同样光滑无毛。苞片在花的下部早期脱落,而小苞片则呈膜质,形状为长圆形,长度约为3-4毫米,宽度为.5-2.5毫米,顶端钝或急尖,且无毛。雄花的特征在于其花梗长.5-2厘米,无毛,且拥有4片红色花被片,其中外部两片宽卵形,尺寸为-3毫米长,9-0毫米宽,顶端钝至圆,光滑无毛;而内部两片则呈倒卵长圆形,尺寸为-2.5毫米长,4-5毫米宽,顶端圆,基部楔形。雄蕊数量众多,花丝长度为-.3毫米,花药为长圆形或倒卵长圆形,长约毫米,顶端微凹或钝。对于雌花而言,其花梗长度为-.5厘米,同样光滑无毛。其花被片共有3片,外部两片宽卵形至近圆形,尺寸为6-毫米长,近等宽;而内部的一片则呈倒卵形,尺寸为6.5-9.2毫米长,3-4.2毫米宽,基部楔形。子房为长圆形,长度为5-6毫米,直径3-4毫米,光滑无毛,内部分为3室,每室的胎座具有2裂片。雌花还具有3根长2.8-3毫米的花柱,近离生或仅为/2的距离,同样光滑无毛,柱头部分增厚并向外扭曲呈环状。蒴果呈下垂状态,果梗长约.5-2毫米,光滑无毛;其轮廓为倒卵长圆形,尺寸约为.毫米长,7-8毫米直径;具有3个不等大的翅,其中最大的翅近舌状,尺寸为.-.4厘米长,约厘米宽;上方的边平直而下方的边则呈弧形;其余两个较小的翅长约3毫米;上方的边平直而下方的边斜切。种子数量众多且小,颜色淡褐色且光滑。花期通常出现在5月间;而果期则从6月开始。

6、生长习性

紫背天葵偏好温暖湿润的环境,其生长最适宜的温度范围在20~25℃。它具有较强的耐热性,即使在夏季高温时也能生长良好。然而,它并不耐寒,遇到霜冻会导致全株凋萎。在整个生长过程中,紫背天葵需要均匀的水分,过度干旱会影响其产品品质。它也喜欢充足的光照,虽然稍耐阴,但对土壤的要求并不严格,甚至在瘠薄的土地上也能生长。

7、繁殖方式

紫背天葵的繁殖可以通过种子育苗和扦插两种方式进行。在春季开花后,经过67月的结实期,可以在89月及23月进行播种育苗。播种后约0天,种子即可萌芽,待真叶长到56片时,便可定植到大田中。此外,扦插也是一种常用的繁殖方法。在生长季节,从健壮的植株上剪取80厘米长的枝条,留23片叶子,然后按照一定的株距插入苗床中。经过适当的管理,如保持湿润、遮阳等,约6~7天后新根和新芽便会形成。当苗高达到0厘米以上时,即可进行定植。

紫背天葵的插条容易成活且生长迅速,因此扦插法是一种操作简便、繁殖快速且利于提早收获的方法。在春秋两季都可以进行扦插,而且春季的产量略高于秋季。为了增加生根发芽的速度,可以使用mg/L的萘乙酸浸泡插条28小时。扦插的深度以插条长度的/22/3为宜,苗床土最好选用细河沙土混合碎草炭或蛭石。定植方面,根据外界气温确定定植时间,一般在4月下旬即可进行带土定植。定植的密度根据地力而定,肥沃的土壤密度可以稍小一些,行株距通常为30厘米×(厘米),每公顷可定植.05万.20万株。紫背天葵长期通过无性繁殖可能会感染病毒病,进而影响其产量和品质。相比之下,种子繁殖可以克服扦插繁殖植株逐年退化的不足。在徐淮地区,紫背天葵的播种育苗通常在春秋两季进行,当幼苗长到56叶时便可定植。成株后的紫背天葵可作为无病毒母株进行无性繁殖。此外,利用茎尖组织培养技术生产脱毒苗也是对植株进行更新复壮的有效方法,但需要相应的组织培养室及设备、技术。

紫背天葵的品种包括红叶种和紫茎绿叶种。红叶种的叶片和茎均为紫红色,新芽叶片也是紫红色,随着茎的成熟逐渐变绿。根据叶片大小,红叶种又可分为大叶种和小叶种。另一方面,紫茎绿叶种的茎基淡紫色,节短,分枝能力较弱,叶片小而椭圆形,先端渐尖,叶色浓绿,耐热耐湿性强。

在栽培技术方面,紫背天葵偏好冷凉气候,要求年均气温在5-9℃之间,最高气温不超过39℃,最低气温不低于-5℃。其根状茎在8-22℃的日均气温下萌发良好,而嫩茎生长的最适宜温度是20-28℃。当温度超过30℃或低于8℃时,其生长速度会放缓。只要温度适宜,紫背天葵的茎和根可露地越冬,实现周年生长。

紫背天葵对土壤的要求不严格,黄壤、沙壤、红壤均可种植,但最适宜的pH值为5.5-6.5。在田间管理上,应遵循灌溉见干见湿的原则,并注意雨季排水防涝。开始采收后,每次采收都应追肥一次,每平方米可施腐熟的人粪尿.5公斤或尿素5-22克。在紫背天葵的栽培过程中,封垄前的松土除草工作至关重要。这种多年生植物在适宜条件下生长迅速,产量可观,因此需大量肥料支持。为确保高产优质,每平方米应增施公斤腐熟厩肥,并适时培土。在生长旺季,建议每隔5天追肥一次,每次用人粪尿750公斤配合复合肥30公斤。遵循"见干见湿"的灌溉原则,无雨时每隔70天灌一次透水;干旱季节还需每周施薄肥水以保持土壤湿润。

紫背天葵在浙江南部地区能安全越冬,适宜的保护地栽培可确保周年生产。容器栽培时,平时可置于强光下,夏季则需遮阳以防叶片过早老化。采收时,应摘取长5厘米、具56个叶片的嫩梢,并在茎基部留23节叶片以促进新嫩茎的生长。从第二次采收开始,茎基部只需留一节,这样有助于控制植株高度和形态。南方地区可全年采收,而北方地区在温室中也可实现周年收获,其中8~9月为采收高峰期。

此外,还需注意病虫害防治。通过高畦栽培、地膜覆盖、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等农业措施,可以增强植株的抗病能力。对于根腐病,可使用69%安克锰锌倍液或50%多菌灵倍液进行灌根或喷雾治疗,每68天一次。叶斑病、炭疽病和菌核病则可用70%代森锰锌倍液或50%大生倍液进行喷洒防治,共喷23次。对于斜纹夜蛾的危害,可用52.25%农地乐倍液或44%速凯乳油倍液进行防治。同时,注意防治蚜虫及潜叶蝇的危害,以免传播病毒病,可使用0%一遍净2倍液及50%潜克(灭蝇胺)5倍液进行喷雾防治或及时采收以减轻危害。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yaoliuwx.com/zbtkxg/1499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