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周,这些致富锦囊拿走不谢

  扶贫攻坚疫情期间扶贫工作再提升 http://www.xiongmoyana.com/gyxmy/4989.html

致富锦囊大放送!

1

水稻也定制

收前全卖光!

秋收时节,重庆市南川区福寿镇大石坝村田野里一片金黄,村民们正在田间忙着收割水稻。不同于一般稻田的是,这里的每块田里都立着一块绿色的牌子,上面写着“定制水稻”的字样,还有定制客户的名字。其实这片稻田早在春天插秧之前就被抢订一空了。

大石坝村地处海拔米左右的浅丘地带,全村有水稻种植面积多亩,是天然的优质稻产区,种出的稻谷以富硒、口感好而著称。但受“种田不赚钱,只是吃饭田”的影响,农民种田积极性受挫,60%的村民外出务工,撂荒的田地逐年增多。

村民们在一起商议“怎么别人搞定制水果干的那么好,我们的水稻为什么不能试试呢?”

说干就干!当地合作社共租赁农民稻田亩,统一提供种子、管护、技术、价格、防控等技术,以每年每亩元的价格返租给农户种植水稻。

定制水稻的客户统一与合作社签约,提前缴纳每亩多元的定制费,就可以获得稻田里的全部收成,保底亩产公斤。农户在水稻种植期承诺不施用农药、化肥,定制客户可以对水稻种植全过程进行跟踪。

值得惊喜的是,去年大石坝村的“定制水稻”一共卖出68亩,今年签约客户87户,种植面积也增加到多亩。

大石坝村七社的韦邦明今年种了12亩“定制水稻”!他给自己算了笔帐:种子、技术全部由合作社提供,每亩节省支出元;不施化肥每亩节省支出元;稻谷每斤比市场价高三毛五,按亩产公斤计算,每亩地能减支增收多元。

地还是原来的地,收入却一下子多了七八千元,定制水稻,怎么算都划得来。

2

盆栽野菜,

市场很不错!

原本长在路边无人识的野菜,被湖北武汉一位叫做彭开友的菜农看中,他玩起了新名堂,专门做“盆栽野菜”,结果在市场上大受欢迎。每日毛收入就有多元。

彭开友在他的16个大棚中种满了野菜,品种包括紫背天葵、野菊花、田七、野菠菜、马齿苋、野芹菜等十几个品种,成熟后一部分直接送到白沙洲批发市场,一部分装盆卖给批发商贩,在花卉市场及大街小巷售卖给市民。

老彭算了一笔帐:消费者在市场上买一把野菜,至少要10元。而他的野菜10元可以买一盆,每周都可以掐,自然吸引消费者。目前,市场上的新西兰马齿苋零售卖到10元/斤,综合其它野菜6元/斤的平均价,一天卖斤野菜收入大概在0元左右。

舌尖上的野菜

野菜因为营养丰富、风味独特,而且绿色、环保,成为大家餐桌上的“新宠”,再加上种野菜投资少、风险小、收益高,所以,种植野菜还算是一个比较客观的项目。

野菜种植,时间上是相对自由的。因为种植可以一年四季进行,采用何种方式要根据季节和野菜的特性而定。寒冷季节可以采用冬暖棚,春秋季可以采用拱棚或露地栽培,炎夏种植不喜强光的野菜则要采用遮阳网栽培。

多数野菜具有较强的抗逆性和适应性,根系发达,但有的则是发达的肉质根,所以种植野菜仍以疏松肥沃的沙质土壤为好,田间避免积水,做到旱能浇涝能排。野菜对环境和气候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并且具有较强的抗病虫性,为了确保其天然和绿色无污染,一般不施用农药。

其实近几年市场上出现的盆栽植物数不胜数,农民朋友们脑洞大开、敢想敢做,开启了“盆栽新时代”。早在盆栽野菜出现以前,市场上就曾出现过不少盆栽水果的成功案例:盆栽葡萄、盆栽苹果......口味一点都不比树栽差。还有盆栽中药材,既能让消费者在家里栽种名贵中药材,又能让他们感受高雅的盆景艺术和养生之道。可谓一举两得!

编辑:孟然

统稿编辑:何鹏

责任编辑:张磊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yaoliuwx.com/zbtkzf/1065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