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植物夏天就消失,价值极高,别名一粒
随着盛夏的脚步日益临近,许多植物因无法抵挡酷热而逐渐枯萎休眠。这其中,夏枯草、夏无踪(亦被称为天葵或千年老鼠屎)等植物,都是典型的夏季消失者。然而,今天我们要介绍的这种植物,其独特之处在于它同样在夏季销声匿迹,却拥有一个直白而简单的名字——夏天无。与夏枯草和夏无踪相似,夏天无也是在立夏前后果实成熟,随后逐渐枯萎。夏天无,这一名字源于其独特的生命周期——在夏日里枯萎,踪迹难寻。它又被称作“一粒金丹”,这一命名源于其根茎的近球形形态,以及其珍稀的价值。谈及“一粒金丹”,不得不提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据历史记载,在汉朝时期,著名的道家理论学家葛洪,在游历江南西路(现今江西地区)时,发现当地气候潮湿,特别是冬季的阴冷对长期在田间劳作的百姓造成了风湿之苦。抱朴子为治疗当地百姓的风湿病,采集了一种草药。这种草药因其根茎近似球形,被道家尊称为“一粒金丹”。其疗效显著,有诗云:“挖地三尺得金丹,名药一粒世人寻”,赞誉之声不绝于耳。此外,这种草药在民间还有“洞里神仙、野延胡、伏地延胡索”等别名,但其正式学名为“伏生紫堇”。需注意的是,尽管其名中带有“紫堇”,但它与真正的紫堇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植物。夏天无,这一罂粟科、紫堇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与紫堇有着紧密的近缘关系,其植株形态与紫堇颇为相似。然而,两者之间也存在显著差异:夏天无的根茎近似球形,表面覆盖着黑色须根,而紫堇则通常具有分枝。在叶片上,夏天无呈现出三角形的形态,经过2回3出全裂后,显得别具一格。当春天来临,3月至4月间,夏天无便迎来了它的花期。此时,它开放出色彩各异的花朵,包括淡红色、淡紫色、淡粉红或近白色,为春色增添了一抹绚烂。到了初夏5月左右,它的果实也逐渐成熟,呈现出线形,内部包含着细小的种子。然而,随着夏中的到来,夏天无地上部分的植株逐渐枯死,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让人不禁感叹其生命的短暂与顽强。《纲目拾遗》中详细描绘了夏天无的形态特征:“其叶形似牡丹而略小,根茎长至二三寸。每逢春季,它便开出细小的紫花,形似柳穿鱼,而结出的种子则生于枝节之间,初生时为青色,成熟后变黄。有趣的是,这些种子落地后能自行萌发出小枝,其子如豆大。值得注意的是,夏天无的根部会结出颗粒,随着年份的增加,颗粒逐渐增大,甚至大如指头,而小者则如豆。”这一描述与我们所了解的夏天无形态特征高度吻合。
实际上,这种独特的草本植物在我国多个地区均有生长,尤其以长江以南的省份如湖南、湖北、浙江、江苏、江西等地为多。它们偏好生长在阴凉的沟边或小溪旁,显然是一种喜凉怕热的植物。
夏天无的价值夏天无,这一传统中药材,在我国拥有着悠久且丰富的药用历史,可追溯至上千年。其根部是主要的药用部位,通常在初夏时节植株尚未枯萎时进行采挖,经过清洗和晒干后即可入药。夏天无被誉为祛风除湿、舒筋活血、通络止痛以及降血压的良药。在《全国中草药汇编》中,其药用价值得到了明确记载。民间有经验的老人常将其泡酒,以充分发挥其祛风除湿、舒筋活血的功效。若在野外偶遇野生夏天无,不妨将其带回家中,晒干后妥善保存,定能收获诸多益处。夏天无,这一传统中药材,不仅药用价值卓越,还拥有着不菲的市场价格。在医院和药店,夏天无往往以克为单位销售,价格高达20元/克。但若是新鲜的夏天无,价格则相对亲民。在老家,有人曾以50元/斤的价格收购这种中药材。然而,近年来野生的夏天无已经变得稀少,如今市场上普遍都是人工种植的。值得一提的是,江西省鹰潭市余江区的夏天无品质最佳,被誉为道地药材。同时,这里还是我国最大的夏天无产地,全国90%的夏天无都源自于此。
夏天无的观赏价值除了卓越的药用效果,夏天无还展现出令人惊艳的观赏价值。其花朵淡雅,呈现淡粉或淡紫色,仿佛是夏日里的一抹清新。然而,遗憾的是,夏天无的花期相对较短,否则它无疑会成为一种极佳的观赏植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