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师资格考试重点
调气散
白豆蔻、丁香、檀香、木香各6克、藿香、甘草(炙)各24克、砂仁12克
上药为末。
主气厥。
每服6克,入盐少许,沸汤调服。
太乙膏
脑子3克(研)、轻粉乳香各6克(研)、麝香9克(研)、没药12克(研)、黄丹克。
上用清油克,先下黄丹熬,用柳枝搅,又用憨儿葱7枝,先下1枝熬焦,再下一枝,葱尽为度,下火不住手搅,观冷热得所,人脑子等药搅匀,瓷器盛之。
治疬子疮。
用时旋摊。
五味消毒饮
清热剂-清热解毒
金银花(15克)、野菊花(6克)、蒲公英(6克)、紫花地丁(6克)、紫背天葵子(6克)
清热解毒,消散疔疮。
疔疮初起,发热恶寒,疮形如粟,坚硬根深,状如铁钉,以及痈疡疖肿,红肿热痛,舌红苔黄,脉数。
水一盅,煎八分,加无灰酒半盅,再滚二三沸时,热服,被盖出汗为度。
温胆汤
半夏(汤洗去滑)、麦门冬(去心)各45克、茯苓60克、酸枣仁90克(炒)、炙甘草、桂心、远志(去心,姜汁炒)、黄芩、萆薢、人参各30克
上药锉散。每服12克,用长流水1升,加糯米适量,煮沸,扬二三千遍,澄清,每用毫升,再入药煎至毫升,去滓,不拘时服。
化痰和胃,养心安神。
痰饮内阻,心神失养,惊恐失眠,头目眩晕。
五积散
苍术、桔梗各克、枳壳、陈皮各克、芍药、白芷、川芎、川归、甘草、肉桂、茯苓、半夏(汤泡)各90克、厚朴、干姜各克、麻黄(去根、节)克
上除枳壳、桂两件外,余细锉,用慢火炒,令色变,摊冷,入枳壳、桂令匀。每服9克,水毫升,姜3片,煎至75毫升,热服。
散寒祛湿,理气活血,化痰消积。
外感风寒,内伤生冷,胸腹痞闷,呕吐恶食,头身疼痛,肩背拘急,以及妇女血气不调,心腹疼痛等症。
吴茱萸汤
吴茱萸9克人参9克生姜18克大枣4枚
上四味,以水1升,煮取毫升,去滓,温服毫升,日服三次。
温中补虚,降逆止呕。
肝胃虚寒,浊阴上逆证。阳明寒呕。胃中虚寒,食谷欲呕,胸膈满闷,或胃脘痛,吞酸嘈杂。厥阴头痛。痛在巅顶,干呕吐涎沫。
少阴吐利。呕吐下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
消肿散
乳香3克、白及3克、牡丹皮3克、上冰片0.6克。
共研为细末。
凉血消肿。治野火丹,从两腿上起,赤肿痛甚,如火之烧。
用羊脂调涂。
逍遥散
和解剂-调和肝脾
柴胡(15克)、当归(15克)、白芍(15克)、白术(15克)、茯苓(15克)、生姜(15克)、薄荷(6克)、炙甘草(6克)
逍遥散用当归芍,柴苓术草加姜薄。散郁除蒸功最奇,调经八味丹栀着。
方中柴胡疏肝解郁;当归、白芍养血柔肝;白术、甘草、茯苓健脾养心;薄荷助柴胡以散肝郁;煨生姜温胃和中。诸药合用,可收肝脾并治,气血兼顾的效果。凡属肝郁血虚,脾胃不和者,皆可化裁应用。
疏肝解郁,健脾和营。
肝郁血虚,而致两胁作痛,寒热往来,头痛目眩,口燥咽干,神疲食少,月经不调,乳房作胀,脉弦而虚者。
温胃饮
人参3~6克(或用至30克)、白术(炒)3~6克(或用至30克)、扁豆(炒)6克、陈皮3克(或不用)、干姜(炒焦)3~6克、炙甘草3克、当归3~6克(滑泄者勿用)。
温中和胃。治脾胃虚寒,呕吐吞酸,大便泄泻,不思饮食,妇人脏寒呕恶,胎气不安。
上药用水毫升,煎至毫升,空腹时温服。下寒带浊者,加破故纸3克;气滞或兼胸腹痛者,加藿香、丁香、木香、白豆蔻、砂仁、白芥子;兼外邪及肝肾之病者,加桂枝、肉桂,甚者加柴胡;脾气陷而身热者,加升麻2克;水泛为痰,胸腹痞满者,加茯苓3~6克;脾胃虚极,大呕不吐,不能止者,倍用参、术,加胡椒0.3~0.6克,煎熟徐徐服之。
北京医院白癜风北京看白癜风效果好的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