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医案肿瘤癌性发热的中医辨治,从

  白癜风能治好吗 http://m.39.net/baidianfeng/qzzt/bdfnzhm/

癌性发热是中晚期癌症患者临床上较常见的症状之一,目前西医治疗主要采用解热镇痛药和皮质类固醇激素,但用药后会引起一定的消化道副反应、出汗等,严重者会引起消化道出血,而大部分癌症患者食欲欠佳,往往不能忍受药物的副作用。

中医药在这方面有一定的优势,通过辨证治疗癌性发热疗效好,副作用小。

癌症患者本身由于恶性肿瘤引起气血脏腑虚损或阴阳失调、导致痰瘀湿毒、蕴久化热;或因化、放疗后,火热毒邪积聚,耗气伤阴,元气亏损所致发热。病因病机虽然复杂,但概括而言,为人体气血阴阳不足,脏腑功能失调,加之热、毒、痰、瘀相互为病,不同时期可表现为实证、虚证或虚实夹杂证。

临床诊治时应首辨虚实,虚则补,实则清,辨证论治。对癌性发热的辨证论治,须谨守病机,分清标本,明晰虚实,辨别热毒痰瘀,或攻邪为主,或标本兼治,或扶正为主兼以祛邪。临床主要分以下虚实两个证型来辨证治疗:

(一)虚证

01

气虚发热

证候特点:证见身热,热势或高或低,时高时低,多于劳累后发作明显,伴头晕倦怠、气短懒言,食少便溏,甚则心悸,自汗出,易感冒,舌淡胖,边有深齿印,脉沉细无力。

治法:甘温除热。代表方剂:补中益气汤加减。

常用药物:黄芪15g,党参15g,白术10g,炙甘草15g,当归10g,陈皮6g,升麻6g,柴胡12g,生姜10g,大枣6枚。

02

血虚发热

证候特点:症见面色苍白或萎黄,眼睑及口唇苍白,爪甲淡白,头晕目眩,心悸健忘,失眠多梦,手足发麻,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治法:清热养血。

代表方剂:一阴煎加减。

常用药物:生地15g,熟地15g,白芍10g,麦冬15g,黄精15g,知母10g,地骨皮10g,牛膝10g,炙甘草10g。

03

阴虚发热

证候特点:证见发热缠绵不断,以低热多见,午后至夜间加重,手足心热,伴有口干咽燥,烦渴欲饮,骨蒸盗汗,痰少质黏,尿少色黄,舌质红或有裂纹,舌苔少甚至光剥无苔,或见苔燥无津,脉细数或虚数无力。

治法:滋阴清热。

代表方剂:青蒿鳖甲汤。

常用药物:青蒿6g,鳖甲15g,生地12g,知母6g,丹皮9g。

04

阳虚发热

证候特点:症见发热肢冷,面赤如妆,口渴不欲饮或喜热饮,倦怠乏力,精神萎靡,小便清长,大便溏薄,舌淡、苔白润,脉沉迟无力或虚大。

治法:温里回阳,甚则回阳救逆。代表方剂:四逆汤、白通汤加减。

常用药物:附子、干姜、细辛、葱白等。阴阳格拒者可应用白通汤加猪胆汁或银柴胡从阴引阳,直达病所。

(二)实证

01

热毒炽盛

证候特点:多见于疾病早期,正气未衰,证见高热不退,体温多在38.5゜C以上,伴有面赤汗出,烦躁不安,口干舌燥,神昏谵语,便秘尿黄,舌红,苔黄,脉数。

治法:清热解毒。代表方剂:五味消毒饮加减。

常用药物:金银花15g,蒲公英10g,紫花地丁20g,紫背天葵20g,野菊花15g。

02

湿热蕴结

证候特点:证见身热不扬,汗出不退,伴有头重身困、胸脘痞闷,口苦咽干,大便黏滞不爽,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化湿。

代表方剂:三仁汤、甘露消毒饮或茵陈蒿汤加减治疗。

常用药物:杏仁10g,滑石15g,白通草10g,白蔻仁10g,竹叶10g,厚朴10g,生薏仁15g,法半夏10g,黄芩10g,茵陈20g,藿香15g,连翘15g,石菖蒲15g,大黄5g。

03

毒瘀互结

证候特点:午后或夜间发热,伴有口干不欲饮,体内有固定肿块,按之不移,面色黯黑,舌质紫黯或有瘀点、瘀斑,脉弦细或细涩。

治法:活血化瘀。

代表方剂:血府逐瘀汤、膈下逐瘀汤或身痛逐瘀汤加减。

常用药物:当归10g,生地10g,桃仁12g,红花9g,枳壳、赤芍各6g,柴胡10g,甘草5g,桔梗10g,川芎15g,牛膝15g。

04

肝气郁结

证候特点:低热或潮热,热势随情绪波动而起伏,伴有心烦易怒,胸胁胀闷,喜叹息,口苦咽干,舌红,苔黄,脉弦或弦数。

治法:疏肝清热。

代表方剂:丹栀逍遥散或小柴胡汤加减。

常用药物:柴胡、白芍、牡丹皮、栀子、夏枯草、白术、当归、黄芩、党参、炙甘草、法半夏、生姜、大枣等。

本文选自《刘伟胜治疗肿瘤临证录》,人民卫生出版社,主编:李柳宁。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完-

注: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专业中医人士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非专业人士请勿盲目试用,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yaoliuwx.com/zbtkhq/1141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