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研究,重拾传统药用价值最高的鱼胶m

  白癜风医院好不好 http://pf.39.net/bdfyy/bdfzj/151014/4709994.html

和我一起走遍全世界,体会中药的“酸、苦、甘、辛、咸”

年考上中医研究生后,一直在江西中医药大学姚荷生研究室跟诊学习,门诊上总能遇见一些或奇怪的病或较危重难治的病。一次门诊来了一位股骨头坏死的患者,老师辨证后开了药。在回湾里校区的车上,老师说:如果有鳇鱼胶就好,姚老(姚梅龄教授)曾经用过鳇鱼胶来治疗股骨头坏死,还有用来治疗小儿先天不足,小儿生长发育障碍常见病,以及小儿五迟、五软(站立迟、走路迟、说话迟、发迟、长牙齿迟、头项软、口软、手软、足软、肌肉软)。

我那时对鱼胶这味药还是一点都不懂,于是问老师为啥要用鳇鱼胶呢?老师回答说:鳇鱼胶是补精的王牌药,肾主骨、藏精,精生髓,脑为髓海,这就是为什么通过鳇鱼胶来补精可以治疗骨骼疾病以及大脑发育疾病的中医理论依据。这时就有了研究这味药的冲动。

(姚荷生研究室跟老师门诊)

在一次看姚老《临证脉学十六讲》里面讲到:“我通过文献回顾与临床发现,鱼肚胶才是填阴补精的王牌药,它偏从阴分补精,却不补阳。……鱼肚胶就是鱼鳔熬的胶,药用价值最高的是鳇鱼肚胶”。

(《临证脉学十六讲》鳇鱼胶的记载与应用(需要更正的是鳇鱼产黑龙江))

由文章未罗列相关鱼胶记载,为了考证姚老所说鳇鱼胶是药用价值最高的鱼胶说法是否正确,我花了整整7个月的时间对历代有关鱼胶记载的本草论著、医家医案本,进行整理分析,发现传统鱼胶主要是来自于三种鱼类,石首鱼(现石首科大黄鱼)、鳣鱼(现鳇鱼)、鲟鱼(现中华鲟)。

(所查阅典籍)

我把文献中出现有关鱼胶基源动物的描述进行了统计,发现共出现次对鱼胶基源动物相关信息的描述。出现频次最多为“线鱼胶”共33次,“线鱼胶”并不是指一种鱼的鱼胶,这里的“线”指的是炮制工艺,在年版《上海市中药饮片炮制规范》中:“线鱼胶,鱼鳔经加工制成线条状的干燥品”。所以真正有关基源信息描述最多的是石首鱼鳔与鳇鱼鳔各24次。

《本草品汇精要》里有对石首鱼详细的描述以及绘图:“生东海此鱼头大身小,细鳞而黄。初出水时能鸣,夜视有光。”《本草纲目》又云:石首鱼《拾遗》录江鱼……每岁四月,来自海洋,绵亘数里,其声如雷。海人以竹筒探水底,闻其声乃下网,截流取之。……海渔多以石首鳔作之,名江鳔,谓江鱼之鳔也。”以上描述与现今相关鱼种对比即是现石首科大黄鱼。

(明·《金石昆虫草木状》医院宫廷彩绘《本草品汇精要》里石首鱼图)

(《本草纲目》相关鱼胶基源动物记载)

鳇鱼古时也称“含光鱼”、“玉版鱼”、“阿八儿忽鱼”、“秦王鱼”、“牛鱼”、“鳣鱼”、“黄鱼”、“蜡鱼”。在金元时期已经是皇家贡品,相传由康熙皇帝赐名“鳇鱼”(不然在古代谁敢用带“皇”字的词)供皇家祭祀与食用,在清朝有专门的“鳇鱼贡”,爱写诗的乾隆也为这鱼作诗一首《咏鱏鳇鱼》,此外《红楼梦》第五十三回乌进孝的贡单上也有“鲟鳇鱼二个"的记载。

在元朝《饮膳正要》有绘图以及文字描述“阿八儿忽……鱼胞可作鳔胶,鳔与酒化服之,消破伤风。其鱼大者有一二丈长,一名鲟鱼,又名鳣鱼,生辽阳东北海河中”。在《本草纲目》有进一步描述:“鳣鱼,《食疗》黄鱼……无鳞大鱼也。其状似鲟,其色灰白,其背有骨甲三行,其鼻长有须,其口近颔下,其尾歧。”清朝《随息居饮食谱》云:“鳇鱼亦作黄,本名鳣。”以上描述与现今相关鱼种对比即是现鲟科鳇鱼无误。

以上考证与《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中药炮制学》、《朱良春虫类药的应用》中对鱼鳔基源动物相一致,即鱼鳔胶在基源上规定是石首科动物大黄鱼、小黄鱼或鲟科中华鲟、鳇鱼等的干燥鱼鳔为主,也有将石首科鮸鱼、黄姑鱼纳入其中,这与古代记载的鱼胶一致。

那么以上基源动物中哪种鱼的鱼鳔药用价值最高、最好?可以称之为“道地”鱼胶呢?清朝温病四大家之一的王孟英在其著作《随息居饮食谱》中对各种鱼胶的优劣有较详尽的描述:“石首鱼……其鳔甚薄,不为珍品,但可熬胶耳!;鮸鱼……其鳔较石首鱼者大且厚……补气填精,止遗带,大益虚损;鳇鱼……其鳔最良,固精,止带。”以及在《杂病源流犀烛》、《何氏虚劳心传》、《临证指南医案》以及其他叶天士医案、《新安医籍丛刊医案医话类第一册王仲奇医案》中会特意写鳇鱼胶。这与道地药材的形成是一样,开始只有药名,随着经验积累会在药名前加上产地名或品种名与其他药材做区别。由此可说明鳇鱼胶是药用价值最高的鱼胶可称之为“道地”鱼胶。

(《随息居饮食谱》有关各种鱼胶记载)

(叶天士相关医案记载的鱼胶)

考证完哪种鱼胶药用价值最高后,我就特别想买鳇鱼胶,用用看效果是否真的如记载所论述的一样。于是通过多种渠道找到了一些鱼胶批发商贩,入了很多鱼胶群,比如“中国鱼胶群“、“国际鱼胶交流群”(后来解散了)等等,可一家一家询问后竟然没有一个人知道鳇鱼胶。

后来功夫不负有心人,苦苦追寻半年后在朋友的介绍下终于找到了仿野生环境下养殖鳇鱼的进出口企业,他们告诉我成年鳇鱼一般得养殖12年以上,且鳇鱼对环境的要求也高,所以投入特别大。但遗憾的是他们不会加工鳇鱼鳔,于是很有情怀的老板送了我很多鲜鱼鳔,希望我能把加工工艺研究出来。同时还找到一家做鲟鱼胶的,一起买了回来学习。

(很兴奋的收到新鲜鳇鱼鳔)

一回到学校,在老师的引荐下我开心得屁颠屁颠地去找姚老做鉴定,看看我带回来的两种样品是否是古籍记载的那种鳇鱼胶?姚老看了鲟鱼胶的干品后说:这个不行,太薄了,年份不够。再看了新鲜的鳇鱼鳔说:这个胶质够厚,是可以入药的。(我后来才得知鲟鱼一般养殖年份短,几年就可以作为商品鱼卖了,所以鳔不行。真心佩服姚老的实事求是与见识)

虽然加了鱼胶群没有找到鳇鱼胶,但了解了比较多的鱼胶知识,也交了些做鱼胶的朋友,知道经营鱼胶的大都是潮汕人,鱼胶的主要集散地也在汕头,为此我特地两次跑去汕头实地调研现在鱼胶种类与加工。

在潮汕地区的文化中鱼胶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有点类似于一般等价物,是可以当作嫁妆的。在汕头有两个鱼胶市场,一个是“福合埕”市场,一个是杏花药市。我两个市场都逛了逛,也与各个店主聊了不少。

(福合市场)

(福合市场老板教我鉴别鱼胶)

(手捧几十万的鱼胶,好紧张啊)

(杏花药市街拍)

逛玩市场,我直接去当地做鱼胶生意的朋友家,观摩他用古老家传的技术加工鱼胶。现在多数鱼胶都依赖进口,很多鱼胶是在国外就加工好的,而国外加工这些鱼胶不是很成熟,为了去表面的油膜,直接用“药水”浸泡,加工得“不干净”,一些比较名贵的鱼胶,被懂得加工鱼胶的人拿到手后,会“二次加工”就是用清水重新加工,把残留的杂质清洗干净。

有些当地人认为特别名贵的鱼胶像“金钱鳘”,如果碰到都是由技法娴熟的老师傅加工,做成特定形状,这些技法很费时费力,一般都是家传,所以汕头家家都吃鱼胶,可不是家家都会加工鱼胶。

(吃饭中交谈,这片鱼胶得十多万呢在当地)

(“二次”清洗鱼胶)

上面讲了这么多枯燥的考证过程,这里稍微跟大家介绍下现在鱼胶市场的品种与鉴别吧。可以说有多少种鱼,就有多少种鱼胶,但市场常流通也就几十种。为了尊重汕头当地的文化特色,我就按照当地民间流传的鱼胶价值高低排名介绍。

功效上的认识现在所有鱼胶的功效都“套用”了古代医家对某几种鱼类鱼胶的描述,可以概括为“补血止血”、“固肾填精”。当地认为鱼胶放越久越值钱效果更好,公鱼胶比母鱼胶要好,价格要贵30%~50%左右。

鱼胶计价单位多用“两(或钱)底”(为什么不用一斤(g)多少头来计算而用两,是为了更好的减少单个鱼胶之间的大小方差,从而保护交易双方的利益),因为同一品种的鱼胶越重越大越值钱相差一点点价格差异就很大。如果你按其他药材问比较贵的鱼胶一斤多少头啊,行家一听你就是外行。鱼胶报价呢,都是按市斤(g)来报价,一般不按公斤报价。

当地民间称为止血圣药的鱼胶排第一的就是金钱鳘类鱼胶,由于产地鱼种不同一般分为细须金钱鳘(价格在几百万一斤)与大须金钱鳘(价格在几十万一斤)。

(年3月份汕头交易的本港细须金钱鳘公肚,克,万每斤;图片来自当地朋友)

(大须金钱鳘6.35两,价值几十万;图片来自当地朋友)

排第二的就是房胶了,房胶也是金钱鳘的一种,是缅甸金钱鳘,公的成为红肚,母的称房胶,价格在几十万到上百万一斤不等。

(图片来自当地朋友)

排第三的是蜘蛛胶,多产自越南,所以也称越南蜘蛛胶,这种鱼胶比较轻,一般是20多克一个,重的也就50克左右。价格一般是几万元一斤不等。

排第四的就是白花胶,白花胶单个也比较轻薄,多产自印度尼西亚,也称印尼白花;一般的15克多一个,大些的也就50克左右,价格在上万元到几万元一斤。好的白花多有“人字”纹。

排第五就是赤嘴鳘鱼胶,赤嘴鱼胶种类很多,其特点是:1赤嘴鳘鱼胶胶均有一对“法令线”。2在法令线的旁边均有一排“出水孔”肉眼一般看得见,透过光线照射更为清晰。赤嘴鳘鱼鳔的鲜鱼鳔,其外面的附属物被拔去后会在鱼鳔上留下小孔,就是所称的“出水孔”。3赤嘴鳘鱼胶来源主要鱼种是石首科双棘原黄姑鱼和褐毛鲿等不同的鱼,赤嘴鳘鱼胶中,大耳赤嘴和金兰赤嘴的头部一般有两只“耳朵”,其他品种的“耳朵”很小或者没有。价格在大几千到十多万一斤不等。

以上几种鱼胶都来自于石首科鱼种,但并非石首科大黄鱼,所以它们的功效怎么样还真不知道,都是民间传说。中药的药效取决于其基源的物种,人参和三七还是同是五加科植物药用部位都是根,可一个是补气为主,一个是活血为主,功效天壤之别,所以“历代医家官方”是不认可上述鱼胶的,或者说古代记载石首鱼鱼鳔功效并不来自于上述几种鱼胶,请大家一定要擦亮眼睛哦。

其实古人也发现了这个问题,在《饮食须知》中记载:“鱼鳔……回鱼者性寒不益肾。”由此可以说不同的鱼胶功效是有差别的,不是所有鱼胶都补肾。我不能说上述五类鱼胶没功效,但至少具体是什么功效有待正规中医长期应用后才能得出。

那么问题来了,市面上符合记载鱼胶到底还有吗?首先说石首科大黄鱼,大家还记得年四十多万的菜单里出现的大黄鱼吗?7.4斤,总价11万多,没错,就是它!这种鱼呢在古代非常多,以前是我国四大经济鱼类之一,但由于过度捕捞、环境污染等问题,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非常少了。所以现在这种鱼胶在市场上几乎找不到,即使有也是天价。不过话说回来在古代这种鱼及其鱼胶都不能算珍贵品,正如清朝温病四大家之一的王孟英在其著作《随息居饮食谱》中对各种鱼胶的优劣有较详尽的描述:“石首鱼……其鳔甚薄,不为珍品,但可熬胶耳!;鮸鱼……其鳔较石首鱼者大且厚……补气填精,止遗带,大益虚损;鳇鱼……其鳔最良,固精,止带。”

(来自网络)

书中还说到了鮸(今人读米)鱼胶,在江浙地区确实读“米鱼”,这种鱼胶就要比石首科大黄鱼的鱼胶要厚。大家不要搞错了这里的鮸可不是指所有的鳘鱼胶(因为有些卖鱼胶会说鮸鱼就是鳘鱼),那它是什么鱼胶,鮸(米)鱼胶在市场叫“土鳘”,目前市场还有这种鱼胶,但也不算多,公的50克一个左右一斤大约是元一斤,再大的70多克一个以上的价格就得八九千甚至上万一斤了。

鮸鱼胶多产浙江山东,现代也有对其做实验研究,宁波大学的一硕士论文证明鮸鱼鳔胶原蛋白的提取物可以提高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在另一份论文中发现鮸鱼鱼鳔硫酸杂多糖PSB对四氯化碳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这里呢说明了,作为温病四大家之一的王孟英的记载确实没有欺骗世人,记载的普通鱼胶尚且有这功效,书中说的:“鳇鱼……其鳔最良,固精,止带”这种最好的鳇鱼胶效果又会怎么样呢?

为了重新炮制加工出鳇鱼胶,我带着刚取出来的鳇鱼鳔去请教汕头当地加工鱼胶的老师傅但由于鳇鱼鳔膜的结果与其他鱼鳔存在差别,表面的黑膜特别难去除,虽然加工出来,但确实难看。

败兴而归后,我并没有放弃。结合在研究室的几年里,接触到四大炮制帮派建昌帮第十三代传人刘香保教授学习中药炮制,与四大炮制帮派樟帮、中药鉴定泰斗范崔生教授偶尔碰见学习过中药鉴定,以及跟随研究室中药鉴定师朱美礼老药工跑过中药市场,学习到了一些中药鉴定与炮制的技术。为了更好还原传统鳇鱼胶的加工,我学习汕头的鱼胶加工后,又拜师于刘香保教授进一步学习炮制,于是才有了现在的鳇鱼胶。

(与刘香保教授学习中药炮制)

为了更好的药效,我用于加工的鳇鱼鳔全都精选自仿野生环境下养殖12年以上的成熟大鳇鱼。

(鳇鱼鳔紧贴鳇鱼脊骨)

在加工环节中用的是现代化标准车间取鱼鳔,当然人员都是由我组织。为了保证炮制技术不外传,加工不同工序的员工也是分开的。包括除去多于的油膜杂质在内的所有工序都是在干净的消毒车间里进行的,阴干风干等过程也严格遵循传统的炮制方法。(好了,只能说这么多了)

(不是每片都这么好看,有的在取鳔时被工人取坏了,多少有点瑕疵,考虑到他们也很辛苦也不影响药用价值,我也就不追究啦~)

完成了鳇鱼胶的加工,那我得看看鱼胶到底能用来治什么病。于是根据上面的已经查看本中医药典籍中有关记载,总结出来了较全面的功效与应用。

为了了解真实的药效,我给一些中医朋友的有需要的患者提供了一些鳇鱼胶试用。(因为鱼胶这味药,古代用得不是很多,所以药典一直没有收录它,它现在也就只能算是食品,鱼副产品)。在医生朋友临床应用下反馈也符合记载,虽然目前病例数量较少。

(提示:鳇鱼胶不是什么神药,不是什么病都能治,服用时请先咨询正规中医师,小病或没什么病就想尝尝也是可以吃的,但若是重疾,医院治疗的同时,再咨询主治医师是否可以服用。像痰湿重,脾胃虚弱的人吃了可能会拉肚子或是起到反效果,这种情况下也补不进去。)

看到这里你以为鳇鱼胶的故事就结束了吗?当然没有。我还要做动物实验,运用中医理论为解决疑难重症作出一份贡献。虽然我不是可以随便投资几千万去研发新药的大老板,但是我认识一位复旦大学的副教授啊,我仗着是他的好朋友,厚着脸皮天天和他说科研,还学会那套“画大饼”的嘴。教授答应可以先做一批实验,我们将会继续研究下去。

我还写了篇论文《历代医家鱼胶临床应用经验》参加年青年中医学术年会,在各大学中医教授的认可下得了一等奖,也算是我在鱼胶药用方面的整理总结向前走的一小步吧。

第一,孕妇可以服用鱼胶?

答:在中医师指导下是可以服用,但在整理的医案中没有发现鱼胶有安胎什么的作用,记载最多的是鱼胶在灯下烧存性后和麝香一起治难产是很好。当然产后恢复是可以吃的。

第二,鱼胶煮不化的才是好鱼胶?

答:并不是的。像古人认为药用价值最高的鳇鱼胶,一煮就化,所以鱼胶煮不化的是好鱼胶是不正确的。当然,作为美食来说,久煮不化有嚼劲,可能会好吃点。

第三,鱼胶是否能补充胶原蛋白?

答:鱼胶补充胶蛋白这样说法特别不专业,这种中医不是中医,西医不是西医的解释,是民间传播最广说法。如果按胶原蛋白来说鱼胶的功效,那真的可以不用鱼胶了,去菜市场买两斤猪皮就可以了。

那么关于鱼胶的功效,我再中医知识解释一下。中医认为鱼胶可以补精。而精在人体中生理作用主要包括:繁衍生命、濡养、化血、化气、化神等功能。化生肾气促进生殖,维持人体发育,形体发育成熟到一定年龄产生天葵,使生殖之精具备生殖功能;肾是藏精主要脏器,肾精可以生髓,髓充养骨骼,使骨骼健壮,牙齿坚固,髓充养于脑,则脑的生理机能发挥正常;精可转化为血,是血液生成的来源之一;精是神化生的基础物质:聚精会神,精亡则神散。

精亏虚主要表现为发育迟缓、健忘。精亏主要由于先天之精不足或后天之慢性损耗性疾病损耗过度、劳神过度、性生活过度。表现为目光乏神,动作迟钝,精神呆钝,健忘等。脑髓属于精的范畴,髓海空虚则脑转耳鸣。健忘、用脑时脑胀,并且其人脉细弱,提示精虚。人的一生生长衰老可以说是精逐渐充盈到枯竭,所以也导致几乎所有补精的中药(像枸杞子、熟地黄等)都有一个相似的故事,要么吃了过百岁还头发乌黑,要么是长辈长期吃,后世子孙不听劝,导致长得比爷爷奶奶都老。这就为什么吃了有效果的原因。用现代成分来分析固然是好的,但现在中药作用并不能只从单一成分去分析解释,多种物质协同作用是目前还需要进一步研究的。

第四,黄花胶是什么鱼胶,还能介绍几种其他鱼胶?

答:一般指的黄花胶是鲈鱼(连石首鱼科都不是了)的鱼鳔加工而成,多产于非洲,价格几百到七八千一斤不等,主要看大小。

刚开始研究鳇鱼胶是因为对它的药用感兴趣而去苦苦追寻,即便过程波折,但是很开心,因为这就是我的爱好啊,能做自己喜欢的事儿,又可以挣钱养家,我真心觉得很不错。

它的后续研究与应用,我还会继续跟进,我并不是想做多大的事儿,也没想过要把它开发研究成下一个“青蒿素”,只想将自己所学,根据临床实例、中医理论、中医思维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去做自己能力范围内的科研。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我都能接受,最重要的是那颗探索的心没碎,那份兴趣还在。

走遍全世界,体会中药的“酸、苦、甘、辛、咸”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yaoliuwx.com/zbtkhq/1269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