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万物有误差

 

春天是吃野菜的最佳时节,很多人在春游的时候都会顺便采一些野菜来尝尝鲜。

不过,很多野菜有毒。如果不能准确分辨,搞不好会酿成中毒事件。

年4月1日,四川宜宾的张女士一家6人扫墓结束后,看到路边有很多紫气萦绕的野菜,非常鲜嫩。她以为是农村常见的血皮菜,于是采了一大把。

血皮菜,又称“紫背天葵”、“观音菜”,叶子鲜嫩,入口滑爽,尤其难得的是,煮过之后的菜汤都是血红色的。

张女士一家人找了个饭店用餐,采来的野菜就让店里的师傅帮忙加工一下。一家人食用10分钟后相继呕吐不止,明显是食物中毒。到医院洗胃之后还需要住院治疗。

经了解,她们采的野菜不是血皮菜,而是一种叫做“化儿草”的有剧毒草药。这种化儿草入药的时候仅可作为外敷消肿,不可内服,更不能当作食品来食用。

很多植物相似度非常高,在采摘的时候如果自己分辨不清,很多人喜欢使用百度“识万物”功能。

百度“识万物”操作非常简单,有智能手机就可以直接扫描需要识别的物品,或者把需要识别物品的照片上传,就能自动分辨出该物品的种类。

然而,这种智能化操作却存在着巨大的误差。

每个人拍照的技术与风格都不同,拍出来的照片区别很大。即便是当场扫描,扫描结果也有很大差异。

笔者曾经用识万物功能识别一堆桂竹笋。当场识别了十来次,可惜没有一次成功。

大多数时候,系统把这些桂竹笋识别成毛竹笋。看起来虽然有些相似,但桂竹笋显然比毛竹笋细长得多。

之后还曾经识别成牛蒡、木薯,尤其离谱的是,居然认定为石斑鱼…

这都跨越物种了。“识万物”只是一款机械的智能系统,并不能准确分辨出物品的种类。

这种桂竹笋,比较接近于毛竹笋、荆竹笋、斑竹笋和雷竹笋。但是各有区别。毛竹笋偏大,这很容易区分开。荆竹笋和雷竹笋外壳上没有斑点,这是主要区别。斑竹笋跟桂竹笋相似度非常高,但斑竹笋的外壳包裹得非常紧实,桂竹笋外壳松散。

还有一点,桂竹笋是五月里才开始出土,而荆竹、雷竹、斑竹要明显早一两个月时间。

识别物种,靠的是知识,靠的是常识,不能过于依赖智能系统。系统只能从表面看待事情,我们人类却可以动用脑筋思考,这是系统所不具备的优势。

平时多学习,充实我们的大脑,胜过任何智能系统。

感谢您的支持与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yaoliuwx.com/zbtkjz/1444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