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树蘅与ldquo世界铅都rdqu

  北京哪里看白癜风 http://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从宁乡出发,沿长张高速、许广高速一路向南,大约经过三个小时的车程,就会到达湘南小城常宁市。常宁北部紧依湘江,湘江从永州入衡阳,到达常宁时,有舂陵水注入。湘江和舂陵水合抱的群山之中有一个小镇,便是常宁的千年古镇水口山。郦道元在《水经?湘水注》里说:“湘水又西北,得舂水口……又北经新宁县东,又西北流注于湘水也。”这是块风水宝地,以有色金属闻名于世,盛产铅、锌、铜、金、银、硫铁矿等矿。年前,宁乡人廖树蘅来到这里,担任了水口山铅锌矿收归官办后的第一任总办,由此开启了水口山一百多年的开采史,使这个湘南小镇一跃成为鼎鼎有名的“世界铅都”和“中国铅锌工业的摇篮”。水口山原名茭源,自汉代起就有人开采银矿。唐宋时期已成规模,并设立了茭原银场。县志记载:唐肃宗至德至上元年间(—),“茭源银场”增坑冶10余所,其利甚盛。宋代,境内茭源银场成为全国闻名银场之一,收为官办。写下“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的范仲淹,有个侄儿范纯诚,是范仲淹抚养培育长大的,“迁衢州司理,又被三司荐监衡州茭源银场,卒于官”。范纯诚死在茭源银场银监的任上,时年34岁。据年《实业杂志》号记载,“水口山为明档矿,由明宦官陈奉主办。”自明代开始开采铅锌矿,但由于资金不足,矿工多有违法乱纪者,常被官兵驱散。清代道光、咸丰年间再有商人开采,但获利不多。光绪二十一年(),江西商人请得开采权,有所获利,但因争讼不休,矛盾重重。此时,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年4月17日双方签定《马关条约》,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后因三国干涉还辽而未能得逞)、台湾岛及其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2亿两白银(加上赎辽费万两和威海卫日本驻守费万两,共计2亿3千万两,相当于清政府3年的财政收入)。中国还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并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投资办厂。《马关条约》的签订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大转折,对这古老的帝国来说,犹如晴天霹雳。正如梁启超所说:“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争败割台湾,偿二百兆始。”但是沉沦仅更多的体现在政治上(特别是政府行为),帝国的官僚们、开明士大夫和广大的民众却未曾放弃探索中国富强之路。他们的努力也成了中国社会向前发展的不竭动力。湖南巡抚陈宝箴无疑是其中非常突出的一个。他在权衡商办与官办的利弊后,决定将水口山铅锌矿收归官办,并启用他的次子陈三畏的塾师、好友廖树蘅担任总办一职。时至今日,我们不得不佩服陈宝箴识人用人的非凡能力。廖树蘅(-),湖南宁乡横田湾(今坝塘镇)人。幼年读书时“即厌薄科举”,后以诸生名乡里。“服膺宋张宣公告孝宗晓事者难得之言,及近代顾亭林所述孔子博学于文行己有耻二语,以此自勉,亦以勖人”(《一士类稿》)。光绪二年(),廖树蘅以乡试落解,陈宝箴适自镇筸解任归长沙,闻廖氏名,遂有笺牍及教读之请。廖树蘅初至闲园教读之时,陈宝箴正为葬母之事奔波于长沙、义宁间,忙迫之中,他仍对廖树蘅的教学活动极其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yaoliuwx.com/zbtkxg/1126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