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食植物景观在园艺疗法中的应用
可食植物景观在园艺疗法中的应用
可食植物景观是一种可食用又可观赏的新型城市园林景观。将可食植物景观与园艺疗法相结合,通过激发参与者的五感体验,达到身心疗养的目的,是可食植物景观发展的新方向。引言人在与可食植物景观接触的过程中,从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的播种、发芽、生长、开花、结果变化,感悟到了出生、长大、成熟、衰老、死亡的生命历程。特别是通过植物的开花、结果增强了参与者的自信心、幸福感、责任感,达到参与者精神的疗愈。
植物的食疗是园艺疗法重要的手段之一。药食同源,源于中国的五行思想。中医中以五行(金、木、水、火、土)配五脏(肺、肾、肝、心、脾),五脏又联系着各自所统系的五官(鼻、耳、目、舌、口)、五色(白、黑、绿、红、黄)、五味(辛、咸、酸、苦、甘)等,从而把人体各机能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以五脏为中心的生理病理系统[1]。
充分利用可食植物不同的色彩、味道、营养价值,调动参与者五种感官体验,一方面满足人体的基本营养价值供给;另一方面具有清热解毒、健脾、排毒、降压、安神等药理的作用。由此也形成可食植物景观的营建和实践的基础。
1国内外可食植物景观案例分析1.1国外案例1.1.1戴斯康花园(Descansogarden)
戴斯康花园是一个位于洛杉矶城郊的占地英亩的公园。可食景观设计师FritzHage把中心区域改造为“可食居所展示园”。花园被分为两个区域,一边是草坪,一边是可食花园。对照两种不同的园子对水、肥料、人力和能源的需求量,并对收获的食物、绿肥以及生物多样性做详细记录。对照两种不同园子的植物色彩、形状和质地的搭配。发现可食花园的生态性与观赏性都较为领先。
展示园中种植有绿叶蔬菜、豆类、草莓、以及可食的花朵,还有芳香气味的柿子、石榴、苹果、金桔、蜜桃、柑橘属果树,可以刺激参与者的味觉与视觉体验。同时参观者可以品尝园中的植物产物,达到食疗的功效。还可以参与与植物相关的栽培养护活动。达到可食植物景观对人心理及生理的疗愈作用。
图1戴斯花园中心区域(来源于网络)
图2戴斯花园中心区域(来源于网络)
1.1.2天意农场(ProvidenceFarm)
农场位于温哥华岛的哥维根谷,占地97.2hm2。农场包括1.2hm2的蔬菜园、0.5hm2的果园、m2生产商品花卉的温室、17hm2的玉米地,此外还包括提供社区园艺的90多个认领花园。参与者可以进行一系列的园艺活动,包括播种、移植、锄草、收获,直至产品加工、对外售卖,从而对身体、心理、精神产生疗愈效果。农场中还有一个为阿兹海默症老人服务的疗法花园,特别设计的环境要素包括可供凝视的自然景物,8字形的散步路径,以及抬升的种植床等。图3天意农场内抬升的种植床和疗法园(来源于网络)
1.2国内案例1.2.1北京年农业嘉年华年北京农业嘉年华在昌平区兴寿镇草莓博览园中举办。农业嘉年华有多个不同主题的展厅。在社区农场展厅内部设计有生态橱窗、多层立体种植、园艺DIY活动区、未来农场餐厅、漂浮农场、社区农庄,立体农场等。参观者可以动手参与可食植物的培育,可以对可食植物产品进行后期加工并食用。
在以蔬菜、豆类、中草药等为主题的展厅中配置了多种可食植物景观,标注了不同可食植物的观赏及食疗价值,设计了植物香皂制作、植物栽培、草莓采摘、豆类加工、农场餐厅等多种DIY活动。为可食景观与园艺疗法的结合提供了新的参考。
以园艺疗法的感官刺激作用机制为基础,产生了以各环境要素为媒介作用于人的五感而促进身心健康的环境治疗,包括芳香疗法、色彩疗法、声疗等。我国的学者针对环境治疗的研究,以植物为研究对象,将脑波测量法等客观研究方法与印象差别法等主观研究方法相结合,定量研究了植物各器官、植物色彩、气味等对人在情绪、心理、生理的影响类型,并获得了初步成果。图4农业嘉年华豆类园局部平面图图5农业嘉年华未来农场餐厅图6农业嘉年华园艺体验中心
2.1.2北京洼里乡居楼五感园
北京洼里乡居楼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小汤山。有一个由多种可食植物造景的五感园。包括听觉园、触觉园、视觉园、味觉园、嗅觉园。嗅觉园有香芹、荆芥、薄荷、紫苏等10多种有芳香气味的可食植物;触觉园里种有芥蓝、羽衣甘蓝等10多种表面凸起或瘤状,质感粗糙的植物,通过触摸刺激参与者的感官;视觉园种植红梗、黄梗、白梗叶甜菜等10多种色彩强烈的观叶类蔬菜;味觉园种植着鱼腥草、草莓、苦瓜等不同味道的可食植物,刺激参与者,丰富其甜、酸、苦、辣等味觉体验;听觉园则种植了芋头、水芹、芭蕉等可食植物,结合小型水景瀑布及假山,营造出“残荷听雨”、“雨打芭蕉”的听觉体验。
景观层层递进,通过可食植物刺激参与者的五种感官体验,达到疗愈的目的。
图6洼里乡居楼五感园
图7洼里乡居楼五感园
2.1.3世界花卉大观园的瓜果蔬菜温室
世界花卉大观园位于南四环路北侧。全园41.8公顷。蔬菜瓜果温室占地面积多平方米,温室内果树、可食性藤本类植物、草本类植物配置合理,长势良好。除了黄瓜、茄子、茴香、辣椒等一些常见可食植物,还种植了一些枸杞、鱼腥草、北沙参、紫背天葵、绿背天葵、紫苏、马兰等药草类可食植物。并介绍不同可食植物的食疗价值、食用方法及食疗中的相生相克原理。
图8世界花卉大观园瓜果蔬菜大棚局部平面图
图9世界花卉大观园瓜果蔬菜温室
图10世界花卉大观园瓜果蔬菜温室
2可食植物景观的疗愈性设计2.1设计原则(1)针对性原则:分析场地受众人群,针对不同年龄段及不同身体状况参与者需解决的问题,选择适宜的植物与疗愈活动并设计适宜的活动。
对儿童(参与、交流能力弱)——感悟生命、陪伴,体验参与的乐趣
老年人(运动能力较低)—增强协调能力、延缓衰老;充实生活
中青年人(生活节奏快、压力大)—舒缓身心、强身健体
(2)丰富性原则:基于人们的视觉、触觉、喚觉、听觉、味觉五感,设计相应不同的活动内容和环境,通过感官认知环境,开展植物种植活动以体会植物生长过程等。
(3)安全性原则:严格遵循相关设计规范,注意园艺活动的安全问题、设施的高度及深度、铺装的材质、植物材料的有毒否等,提高活动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4)生产性原则:在选择可食植物的品种时考虑植物的生长期及生长环境,合理轮作并充分利用乔灌草空间,保证可食植物的长势与产量。
2.2植物选择2.2.1分类
(1)观赏果木、花卉类:包括观赏性较高的水果及可食性花卉。可食用的花卉例如菊花、金银花、黄花菜、桂花、槐花等。
(2)观赏蔬菜类:根据可食植物的观赏部位的不同,观赏蔬菜类可分为观花类植物、观果类植物、观叶类植物。
表1观赏蔬菜类型
观赏类型
科
种
观花植物
十字花科
豆科
菊科
锦葵科
油菜(花)、羽衣甘蓝、苤蓝
羽扇豆、眉豆、槐豆、木本大豆
向日葵、蒲公英
陆地棉
观果植物
葫芦科
茄科
豆科
旋花科
禾本科
葫芦科、南瓜、丝瓜
茄、番茄、观赏椒、土豆
眉豆、四棱豆
红薯、紫叶番薯
玉米
观叶植物
十字花科
禾本科
菊科
伞形科
廖科
羽衣甘蓝、紫甘蓝、抱子甘蓝
小麦、水稻、薏米、甘蔗
生菜、紫背天葵
茴香、香芹
甜菜、菠菜
(3)药草类:常见的观赏性较高的药草类植物有牛蒡、白芷、穿心莲、枸杞、何首乌、北沙参等。
(4)粮食作物类:包括谷类作物(小麦、燕麦、玉米、薏苡和荞麦等);豆类作物(大豆、豌豆、绿豆、赤豆、鹰嘴豆等);薯芋类作物(马铃薯、甘薯、山药、芋等)。
(5)食用菌类:食用菌类即可供人类食用的大型真菌,主要包括蘑菇、香菇、木耳、银耳、平菇、猴头菇、金针菇等。
2.2.2生产模式
为确保可食植物的产量,需考虑可食植物的轮作、套作与间作。一些可食植物不可以连作,需根据其播种时期、收获时期和轮作规律及轮作年限,进行合理的轮作。轮作植物种类的选择应遵循如下原则:
根据需求肥料种类、根的深浅的不同,相互之间不传染病虫害,可改进土壤酸碱度。在北方例如:萝卜—大豆—甘蓝、玉米—甜菜—小麦—大豆—薏米、萝卜—香芹—瓜类/茄果类、小麦—绿豆(一年两作)、小麦—葱、黄瓜—番茄等轮作模式。
2.2.3配置方式
可食植物的配置需考虑生态性与观赏性。生态性即其背后属性或连带效应[8],观赏性即其高度、色彩等视觉效果。例如韭菜与甘蓝搭配,韭菜的气味可以帮助甘蓝驱逐害虫,以互利共生,但高度、色彩、形态等景观效果较低。又如小麦与大豆的条带形种植,大豆的根瘤菌可增加小麦对磷的吸收,植物高度差别不大、色彩搭配协调,生态性与观赏性都较高。
(1)生态性:可食植物混植时选择不同科、不同属,生长条件相差较大、形态相互协调的品种,以降低植物间的染病率。
(2)观赏性:考虑植物高度、形态及色彩,充分利用可食植物各层空间,合理搭配,形成观赏性较高的可食景观。
表2可食景观的植物类型及特点
植物类型
植物种类
种植特点
低矮型
小麦、大豆、草莓
生长初期可作为地被景观
匍匐型
红薯、西瓜、南瓜
田园特色较强,生长周期长,适合点状构景
攀援型
豌豆、茄、番茄、彩椒、百香果、马兰
可覆盖建筑墙面,花朵、果实、根茎的景观性都较强
果树型
桃、梨、杏、番木瓜
季相变化丰富
2.3活动设计疗愈活动包括室外、室内等各种活动。根据国内外案例及资料查找总结归纳可食景观疗愈活动的类型及具体内容,并总结其设计要点。
表3园艺疗法活动的类型与具体形式
活动类型
具体形式
教育类
①参观温室、苗圃、果园以及农场
②植物识别类的竞赛活动
疗养类
①中医理疗
②药膳、茶道、森林浴等
娱乐类
①游览植物园、公园等
②沙盘游戏等
实践类
室内实践类
①插花、种艺画等手工艺品制作。
②果干、果酱、果茶、豆类制品制作
室外实践类
①植物栽培:准备土壤、施肥、耕耘、浇水与收成。
②景观维护:割草、修剪、除边、锄草与移植
表4可食景观疗愈活动设计要点
活动名称
设计要点
疗愈效果
1植物展示
可观察、触摸不同植物的树皮、树叶、枝条,也可在展示区放置各类石头。应设有指示与说明牌,对可食植物做简单介绍与提示。
增强对可食植物的生活习性及食疗价值的了解
2散步
设置能够标明步行距离的标志,使用在步行时可以刺激足底穴位的铺装;步道两侧可种植芳香植物、草花,可设置雕塑、水池。
刺激人的五种感官体验
3迷宫
据不同人群设计不同高度及围合度的迷宫,可种植单一品种的植物,也可结合不同植物文化或农业气象设计可食植物的综合类迷宫。
增强人的综合分析能力、对时空的感知能力及心理抗压能力
4冥想休憩
选择安静、相对独立的位置,地面以铺碎石或绿色植被为宜。设置舒服的木质躺椅。无大风、炫目等不适感,以芳香、柔软类可食植物为佳。可与记忆疗法相结合渲染相关氛围。
放松身心、探索并拓展人的潜能、集中人的注意力、感悟生命意义;增强记忆力
5手工创意坊
选择在交通方便,容易获取可食植物剩余物的地方。需配置桌椅、制作工具,能有水电供应更佳。
激发人的创意、增强人的自信心,培养团结合作能力
6种植活动
设置容器栽植、立体花墙、浅盘种植床、高位种植床等在内的种植设施;设置工具架,向使用者展示工具的用途使用方法;并设置为特殊人群设计使用的工具(短柄铁锹、左手修枝剪等)。
增强手眼协调能力、强身健体、培养人的的艺术感
7售卖活动
选择在室外活动体验区附近或室内出入口的地方,设置展台及橱柜,可选用可食植物的手工艺品作为装饰。
增强参与合作、交际能力
图11植物展示活动效果图
图12采摘迷宫活动效果图
图13手工创意坊效果图
图14豆浆DIY活动效果图
2.4环境设计可食植物景观的环境设计要素包括水环境、山石环境、植物、道路、小品、隔挡、种植池等设计要素的结合。
表5可食景观疗愈环境设计要点
环境要素
设计要点
疗愈效果
植物
不使用对人体有不适感、不愉快感及引起过敏的植物、灌木及其根茎。宜配置具保健性能的植物,如松柏类、银杏、香樟、枇杷等植物。尽量不使用农药,或采用低维护管理设计。
利用不同颜色、不同气味、不同口味及触感的可食植物,刺激人的五种感官体验,达到疗愈
水景
可设计高差形成声景瀑布,可根据人群设计不同深度与规格的水池,注意栏杆扶手及铺装材料的使用。
动景可刺激人的听觉体验,静景可净化人的心灵、除却浮躁
器械小品
可根据疗养对象身体状况设计能够进行轻度训练和肌肉训练的健康游具;可结合记忆疗法设计相关的雕塑小品,例如石碾、水井、草帽等农具可唤醒参与者对田园生活的回忆。
强身健体;渲染氛围,唤醒记忆
道路
设置沥青铺装、石板铺装、粒石铺装等不同材料的铺装;设置难度不同的台阶、斜坡、路石、侧沟、等难易度不同的路线。
刺激人的触感体验、增加运动量
隔挡
据场地不同设计不同的围合空间,可用盆栽、藤架、矮墙进行空间的分隔
形成围合度不同的疗愈空间
种植池
不同年龄及身体状况的人对应不同高度的种植池:轮椅使用者适用-(mm)的种植池;站立工作者适用(mm)的种植池;坐着工作者适用-(mm)的种植池;单侧可工作的适宜宽度-(mm);见图3-6
增强身体协作
图15针对不同人群设计的不同种类的种植池效果图
3结论与讨论早期的可食植物景观以农耕文明和农业生产为基础,首先保证的是各类农作物、植物品种的成活及产量;后来逐渐注重其作为农业景观的观赏价值,并加入了相关的休闲娱乐活动。本文试图通过可食植物的配置、疗愈活动的选择、疗愈环境的设计,在可食植物景观丰产性与观赏性的基础上,引导可食植物景观的潜在疗愈价值,丰富景观利用方式,达到生产需求、审美需求与疗愈需求的协调与统一,为可食景观的发展提供新的内涵,为可食植物景观与园艺疗法的结合提供设计借鉴。
本次研究中也存在某些限定因素,例如本次调研的场地类型不够丰富,疗愈活动的科学性不够规范,可食景观的后期养护要求较高等。这些也从侧面反映出可食景观的应用现状,未来可食景观与园艺疗法的结合还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顾文芸,单奕.园艺疗法与传统养生文化在养老景观中的应用[J].绿色科技,,(01):-+.
[2]刘博新,严磊,郑景洪.园艺疗法的场所与实践[J].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02):5-13.
[3]刘志强,洪亘伟.园艺疗法在我国城市园林中的应用研究[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工程技术版),,(01):49-53.
[4]任栩辉,刘青林.可食景观的功能与发展[J].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12(10):-.[-09-28].
[5]李园.从“可食地景”到“可食园林”——城市园艺设计的新方向[J].中国园艺文摘,,32(10):-.[-09-28].
[6]韩静静.基于可食景观的现代都市观光园规划设计[J].园林,,(12):46-50.[-09-28].
[7]蒋爱萍,刘连海.可食地景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J].林业与环境科学,,32(03):98-.[-09-28].
[8]曹珊.东北城市可食用景观应用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9]付丽莎.探析可食性景观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中国包装工业,,(06):+.[-09-28].DOI:10./j.cnki.cpi..06.
(本期责编:王茹)
注:本文未标注来源图片为自绘或自摄,转载请联系作者。
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