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人的鸡年鸡俗,你知道多少
客家人的鸡俗
鸡,是家家户户再熟悉不过的生禽。客家人视鸡为吉祥瑞禽,宴席上的上等佳肴。因此,无论是正式点的婚丧嫁娶、乔迁祝寿,还是日常的登门拜访、会见亲友,都离不开鸡。
俗话说,“无鸡不成席”,宾客来访,好客的主人会宰杀新鲜的鸡来热情款待。白切鸡、蒸滑鸡、盐焗鸡、葱油鸡、五指毛桃鸡等等,花样百出,令人垂涎三尺。尤其是过年的时候,餐桌上鸡的身影更是无处不在,人们往往会将鸡臂(鸡腿)夹给自己认为重要的人,这背后,是长辈对晚辈的疼爱与希冀,是晚辈对长辈的敬重与孝顺。
乔迁新居之时,客家人一般要从老家带来一对公母鸡,俗称“带路鸡”,这两只鸡必须在新居里养足百日之后,方能宰杀。相传这是起源于一个古老传说——千年以前,是鸡将先祖带到这方土地,才有了我们客家人,于是,客家人为了表示感恩,便延续了“带路鸡”这一习俗。
女儿出嫁,母亲会亲自准备“带路鸡”,用一条长9尺的红带绑住鸡脚,结婚当日用“槎箩”挑到男方家里,意为希望女儿、女婿长相廝守,子孙满堂。也有一种说法,“带路鸡”是母亲的一种期盼,希望女儿出嫁后能记得多回娘家。除此之外,新郎新娘喝交杯酒的时候,往往也要共吃一只鸡臂、一只红蛋,喻为“同心同德”。
妇女生育完做月子,炒鸡酒就成了重头戏。据了解,客家妇女坐月子时大概会吃掉约20只鸡。产后喝鸡酒,具有通经活络,补气养血,促进乳汁分泌的功效。
客家人办寿宴,祝寿人上门祝贺时,除了带酒水、衣服等礼物之外,经常也会送上一只大阉鸡来表达对寿星的敬重。酒宴中,要斩一只大鸡臂,煮得香香烂烂,给寿星享用,以示庆贺。
因此,看似普普通通的鸡,却贯穿了客家人生活的几乎方方面面。你还知道客家人哪些有关鸡的风俗,请在写留言处跟小伙伴们分享下~
客家俗语故事
杀
鸡
问
客
在客家地区有这样一句俗语:杀鸡问客。
意思是说:家里来了客人,主人一手抓起一只鸡,一手提着一把刀,问客人:你吃鸡不吃呀?接下来的故事便很有味道:客人若说“吃”,主人便要痛下杀手,那只鸡免不了成为饭桌上的美味。
可是,在主人一手抓鸡、一手提刀当面问“吃不吃”的情况下,客人多半会不好意思说,当然地会说“不吃了”,随便做些吃吧。于是,主人也就落得顺水推舟,把那只鸡放生,母鸡依然可以下蛋,公鸡同样可以打鸣。但是,客人在谢绝的同时,心里未免没有一点嘀咕,嫌主人小气。
“问客杀鸡”最初版本的真实意义是“节俭”,如今的客家人之所以爱用这句话来形容某人待客虚情假意,一是讹传,二是误解。故事是这样的:
客家人多有崇信道教、佛教的,平素都以吃斋作为最基本的信仰。一天,某人家里来了一位“斋公”亲戚,是自己的母舅。明知来客不吃荤,但热情洋溢的主人却仍准备杀一只鸡,以孝敬舅公。
这时,一向勤俭持家的主妇就对丈夫说:“还是去问一下舅公吧,看他要不要吃鸡。他要是不吃,那就不杀了。”这大实话却偏偏给一个过路的“啦呱婆”(多嘴多舌的女人)听了,由于不明真相,一传说开去,便人人都以为那家人十分吝啬。
“问客杀鸡——虚情假意”的俗语也因此越传越广。
如今,客家人的传统用鸡、吃鸡习俗大多仍在沿袭,而且吃法也越来越讲究,白切鸡、姜酒鸡、炖鸡、炒鸡、盐焗鸡、葱油鸡、淮山枸杞鸡、五指毛桃鸡等,既好吃又营养。
客家人关于鸡的俗语
鸡麻多懒生卵,薪臼(儿媳)多懒洗碗旧时的家庭中,儿媳妇地位低,田间劳作和干家务活,都得遵照长辈的安排。若家中只有一位儿媳,她会任劳任怨将各项活计做好,而且还会自认为是分内事;若家中多位兄弟都娶了媳妇,则麻烦就来了,因为妯娌间地位平等,干起活来会相互推诿,或各自找借口躲开,就是像饭后洗碗一类的轻便活也都不愿去做,家中“人做人撂,细做细撂”的情景举目可见。同理,农村间养过鸡的人都知道,若只养一两只母鸡,母鸡下蛋则勤,而再多养几只的话,它们只忙着争食,下蛋则疏懒起来了,有蛋下也不是每天下,是隔三岔五地下,想做母亲了,就挤占别的母鸡孵着蛋的窝。“薪臼(儿媳)洗碗”与“母鸡下蛋”这两茬事揽在一块儿说,在这里是多么贴切有趣。
人老自想,鸡老自啼公鸡清晨啼叫,人们想象它开始是跟着老年公鸡学啼的,到后来身上的生物钟成熟了,到该啼叫时,便自然会啼叫了。青年人生活经历少,经验缺,常会说错话做错事,这都属正常。及至年纪老时,便会不断回想总结过去的对与错,并加以修正自己的言行。将“人老自想”与“鸡老自啼”联想到一块,与上句俗语有异曲同工之妙。
穷人养鸡子,富贵蓄画眉饲养家鸡为的是改善家庭伙食或变卖换些零钱,而富贵人家有钱买肉,不在乎养鸡换钱,何况养鸡对庭院卫生有影响,想要消遣便买几只画眉鸟来养养,这样也显得生活格调高雅,是富贵人家着意摆出的生活方式。因客家话中的“娇子”与“鸡子”读音相同,因此,家中有小孩娇气任性不好管教令家长头痛,便会在他人面前慨叹“真是穷人养娇子呀”来诉说自己带出这样的小孩的苦恼。像这种把完全无牵扯的两样事物“鸡子”和“娇子”硬是牵扯嫁接成一样的做法,正是客家语言的特点之一。
鸡就留来啼,狗就留来吠农村人喜养鸡养狗,为的是让母鸡下蛋,公鸡在早上打鸣催人起床;狗则看家护院,见有陌生人前来便吠几声。同理,养儿育女的目的不只是传宗接代,更主要是要将子女培养教育成勤劳刻苦能有成就的人。若儿女长大后,却有好吃懒做的劣习,尽管家中要干的活已“打堆”,后生就是不乐意去做,这样会让做父母的心里很难受,到头还是自己默默地去做,逢到可诉衷肠的人便诉说自己的苦恼。这时,对方就会说:“鸡就留来啼,狗就留来吠,你这不是活该受苦累的么!”本想得到别人的同情,得到的反而是对自己的责备。话中这一“留”字用得多么传神,言下之意是你不会对懒后生来点“狠”的吗?
只有狐狸拜鸡栖,么有鸡栖拜狐狸旧时女孩子受封建礼教的束缚,言行举止处处讲究矜持,就是性格外向的女孩也得将性子收敛藏掖,人们以此为标准来衡量一位女孩的“得体”与否。及至男女青年谈情说爱,女方就是对男方爱得至深,也不能做出主动,要等到男方前来上门求婚后,才可显出将就的样子答应。为此,女青年因爱体面,而把羞于开口表白求爱的“任务”推给了男方,并把这种特定情况下的关系比作“狐狸与鸡栖(实则是鸡)”的关系,以贬轻男方,显摆自己的尊贵。从这里可体会出女人说出这话是挺有心机的。
昨日热文
→→广东原副省长刘志庚(兴宁人)被提公诉,曾叫"太子辉"做大哥!
→→梅州人,元旦期间出门必看的年元旦出行提示!
→→这种菜叶子能治胃痛、去结石、助戒烟,却没什么人知道
鍖椾含鍝娌荤枟鐧界櫆椋庡尰闄㈠ソ鍖椾含鏈変粈涔堝湴鏂规不鐤楃櫧鐧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