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秋葵高产种植技术
黄秋葵属锦葵科秋葵属1年生草本植物。英名:okra。别名:秋葵、洋辣椒、补肾菜等。它既是营养丰富的保健型佳蔬(补肾、健胃、清火、减肥等),还是观赏价值颇高的绿化、美化材料,是一种菜、药、花兼用型植物,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其果荚脆嫩多汁,滑润不腻,香味独特,深受百姓青睐。目前黄秋葵已作为人们热捧的高档营养保健蔬菜风靡全球,许多国家已成为运动员食用之首选蔬菜,更是老年人最好的保健食品。
1 品种选择1.1 果荚颜色和肉质从果色看,分青绿色和紫红色两类。目前市场上青绿色荚种肉质较好,颇受消费者青睐;而紫红色荚种则较差,不宜选用。1.2 植株高矮①矮秆种:株高1m左右,侧枝多,主、侧枝均可开花;结荚早,荚果浓绿色,荚较尖,成熟荚长可达20cm,有五棱,横断面呈五角形;品种有长绿、清福、五福等,均可选用。②中秆种:株高1.5m~1.8m左右,果实横断面呈五角形,多为深绿色;品种有卡里巴、绿箭、美丽五角、绿五星等,可选用③高秆种:株高2m左右,侧枝少,果荚绿色,果实横断面呈五棱或八棱;品种有帕金斯大型长角、大筱等,可选用。
2 选地、整地与施肥2.1 选择适宜的地块:黄秋葵为短日照植物,耐热力强,喜强光,故需选择通风向阳、光照充足的地段;直根入土深,侧根发达,吸收肥水能力强,需选择土层深厚、土壤疏松肥沃、富含有机质的壤土或沙壤土;耐旱耐湿,但不耐涝渍,稍有积水,即叶黄根烂,种植地需地下水位低,排水良好;不宜重茬,忌酸性土,土壤pH值以6~6.8为好;前茬最好是菜园,棉花茬不宜种植,亦不宜连作。(注:黄秋葵禾杆最好就地粉碎返田,以利某些营养元素返回土地)。2.2 施足有机底肥:每亩约施用经过充分腐熟的畜禽粪kg以上,在春季整地前铺撒地面,然后翻入土中,耙细拌匀,使土、肥充分混合,既能提高肥力,又能改良土壤,以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注:黄秋葵不同于豆科作物,根部未发现根瘤菌,因此可考虑间种大豆)。2.3 秋冬深耕冻晒垄:准备种植黄秋葵的地块,在前茬收获后,要及时进行秋冬深耕,力争耕深达25cm以上,再经充分晒垄、冻垄,以加深熟土层,进一步疏松土壤,增强土壤蓄水保肥能力。2.4 开沟做畦:春种前整地,要求达到细、平、松、软,上虚下实。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开沟做畦。一般要求畦面宽cm,畦沟宽50cm,畦、沟相加,占地cm,畦沟深20cm左右。这样,有利于黄秋葵宽窄行种植和管理采收,并保证排水通畅,田不积水,苗不受渍。 5.4 采后保鲜:嫩荚果呼吸作用强,采后极易发黄变老。如不能及时食用或加工,应注意保鲜。即将嫩荚装入塑料袋中,于4~5℃流动冷水中,经10分钟冷却到10℃左右时,再贮于7~10℃环境下,保持95%的相对湿度,可保鲜7~10天。远销外地的嫩果,必须在早晨剪齐果柄,装入保鲜袋或塑料盒中,再轻轻放入纸箱或木箱内,尽快送入0~5℃冷库预冷待运。如嫩荚发暗、萎软变黄时,应立即处理,不可再贮藏。
黄秋葵,锦葵科锦葵属(与棉花同科同属)植物,是欧美国家的一种日常蔬菜。在我国长江流域,露地4月播种,7月初开始采摘嫩荚,可连续收获3个月。大棚种植,可提前1个月播种,连续收获半年以上。
黄秋葵主要食用嫩荚(相当于棉花的棉桃),嫩叶、花朵、种子亦可食用。嫩荚中的粘液含有多种营养丰富的果胶,有健胃、润肠、强肾、美容等作用。
黄秋葵清香可口,可以凉拌、炒炸、做汤,或与其他原料搭配,做成各种菜肴。
黄秋葵很少有病害,不需施用农药,是绿色的环保蔬菜。
黄秋葵株高1-1.5米,最高不超过2米,行株距30-40厘米,家前屋后隙地即可种植,可作为菜园的绿篱。种植10平方米(大约株),每周至少可以采摘1次。
黄秋葵在长江流域和化南地区春、夏、秋季均可栽培,但以春播为主。3-4月播种,5-9月收获;5-6月播种,7-10月收获;7月播种,9-11月收获。早播应采用大棚、小拱棚或地膜覆盖栽培,正季以露地栽培为主,也可在保护地栽培。定苗后追肥1次,每亩施人粪尿肥-千克;株高40-50厘米时,结合中耕除草并进行培土,每亩施硫酸钾复合肥25千克。其后每隔15-20天中耕除草,并追施硫酸钾复合肥,前后共2-3次。土壤保持湿润。
采收要及时,过早则产量低,过迟则影响品质,一般花期后5-9天即可采收。采收时要用剪刀剪,不要用手摘,否则会损伤植株,影响产量。
红秋葵是黄秋葵的一个变种,根茎、叶脉、花蕾、果实皆红色,一般株高1.5-2米,株行距应保持在半米以上,可通过打顶的办法来抑制其高度,促进蓬开。红秋葵口感与一般品种的黄秋葵相似,但更具有观赏性。
黄秋葵、红秋葵种子千粒重:50-60克。
黄秋葵交流资讯专家北京市看白癜风哪家医院好骨肽注射液说明书有没有介绍用药注意事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