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世界鲁岱战争下的和平长篇连载

 

《战争下的和平》作者简介

长篇历史小说《战争下的和平》作者鲁岱,原名鲁仲强,一个地道的鄂冶茗山年逾花甲之男性土包子。无拘生活小节,常痴呆于某一种无谓的追求。没什么成就,惟能让其生存下去的救命稻草,叫做自我欣赏。即便是文呀理的,写了许多许多(包括万字历史小说《战争下的和平》及一首近2万行当代神话散诗《太阳韵》等),可被人看重的却很少很少。但这人痴的可爱,无论是什么人,也甭管横眉竖眼,都一概的懒得回视,听凭自然。几十年光景,他一个心窟窿儿的钻呀闯呀,朝着那个鬼域般的魔秘空间,如入无人之境,一冲难遏。

  笑容迎陌客,

  哀笔画强人。

  看淡人情事,

  文圆史上尘。

〔长篇小说〕〔共三部六曲,约万字〕

*战*争*下*的*和*平*

第二部患仇敌寇上曲:共陷

鲁岱著

〔2.1.84扁担精神〕

五百里井冈山,虽然是大山区,人口稀薄,但这里的人,勤俭、善良、智慧;这里的土地,广阔、肥沃、神奇。广大的井冈山人民祖祖辈辈在这里生存、孕育、发展,他们世世代代以农垦为业,以耕种为本,生命不息,劳动不止。井冈山的主要农作物可以分为三类。一是井冈山红米稻,二是特产杂粮,再就是野菜。井冈红米稻,也简称井冈红米,是水稻品种之一,因米皮呈酱红色而得名,属于长粒形米,糯性,多生长在气温、水温相对较低的山区,即山泉水中。井冈红米,富含营养素,煮粥煮饭均口感好,浓香,具有多种营养和保健功能。井冈山地区属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日照长,霜期短,适合井冈红米稻生长。井冈山地区的特产杂粮有井冈红薯、井冈南瓜和井冈竹笋等。井冈南瓜,生长条件要求较低,无需太高的种植技术,每逢春上,在房前屋后或田头地角栽几根苗,夏秋季节便有大大小小的几十个南瓜,蒂联在藤茎上,又美又大。南瓜还耐贮藏,经冬至春都可食用。井冈山的竹笋是有名的古老特产,按照品种、采收季节及加工方法之不同,可有许多种类,诸如,毛竹笋,小竹笋;冬笋,春笋;闽笋,烟笋,玉兰片。红薯是一种高产稳产的旱地作物,井冈山的土壤属山地红壤和黄红棕壤,地质为草甸土,适于红薯生长。红薯是井冈山的主栽旱粮作物,有红皮薯和南瓜薯两个主要品种。井冈山野菜主要有紫背天葵、枸杞叶和白蒿子。紫背天葵是秋海棠科秋海棠属的多年生无茎草本植物,为中国特有物种,也是井冈山地区著名的食用野菜,又名猫耳草。这种野菜生命力极强,生长很快,叶子一面翠绿,一面鲜红,常生长在悬崖石缝中、山地林下岩石中或山坡林下,营养丰富,可食用。

那个夜里,毛泽东做了一个梦,可是,当他醒过来时,立即醒悟了梦境:“好!梦为心意。我毛泽东的工作已经偏颇了,是啊,农民出身的毛泽东,怎么就让农业问题所困惑了呢?怎么就让士兵们饿肚子了呢?抓土地革命不可误!”

第二天,毛泽东招来朱德、陈毅等营级以上的干部,召开了一个紧急会议,主题只有一个,即练兵与生产劳动两不误。会议召开了一天,最后做如下决议:(一)从部队抽调部分干部到乡村,领导土地革命建设,组织农业大生产;(二)没收土豪劣绅的土地与财产,按人口平均分配给农户;(三)开发农村小商品市场,保护中小商人“走出去”、“引进来”,搞活农村经济。在这场不寻常的农村土地革命当中,毛泽东亲自任总指挥,将土地革命建设的足迹踏及整个宁冈县及井冈山周边地区,如遂川、永新、莲花、茶县以及湖南的酃县,让这些县的相关村镇都动了起来,汇成一股“攻坚饭碗”的强大力量。同时,有几句顺口溜流传于这红色根据地:

毛委员,真英明,斗倒土豪分地又分田。家家户户干农活,收获钱粮乐军民。

一日,在宁冈县黄洋界下大山深处的周山村和神山村,朱德正深入田头地边与一位农民交谈。朱德说:“得明老板呀,你家是周山村的一个大户,这土地经过按人口重新分配,你家应该有了不少田地吧?”“朱军长。”罗得明搁下锄头说:“感谢你们红军的土地政策,我家如今分得了3亩7分田,大大小小的山地有12块。你看,我这一块地在山沟旁边,我将它改成水田,还可以赶上扦插一季红米稻。”“呵呵,这就对了。”朱德笑的说:“得明老板呀,你这一件事情干得好哇,多产红米,不仅你们自己有吃的,我们红军也需要红米煮南瓜粥哦。”“朱军长,我老伴说了,这块新开出来的田,能够出产多少红米稻,都送给红军,不要钱的。”“不,不不。”朱德又笑着说:“收红米嘛,有政策的,按政策办事,该付多少钱都得照数付款,我们红军不能乱要农民们的一粒粮食。”“喂,老伴,吃饭啰。”说话间,远远地听到一个妇人在喊话:“你旁边的那个人是谁呀?”“哦,朱军长呢。”“呀,那他还没有吃饭吧。”“是呀,你回去再盛一碗过来,我和朱军长一块儿吃饭。”听到回话,得明的妻子即然的转身回家了。这边,罗得明还在和朱德说话:“朱军长,我们这整个村子的人都很高兴,积极性都很高,大家都赞叹红军的好政策。”“这也应该吧。”朱德也带着一股高兴劲儿说话:“你们这周山村和神山村,离茅坪这么近,应该做一个好典型啊!”“那是,那是。”罗得明还似乎有些忘乎所以了:“如今,你们红军机关,特别是毛委员都住在了茅坪村。我们肯定要多多生产粮食哟!”“得明老板,你说的太对了。根据毛委员的安排,你们周山村和神山村的土地革命建设和发展生产工作由我来参与,希望大家都支持我朱德哟!”“怎么不支持呢?我们村子里的人都说你朱德是一个好军长,能打仗,能劳动,还能亲近我们农民兄弟们,是一个打着灯笼都难找的大好军长呢!”“那我就感谢周山和神山的老百姓了。”说着,朱德见旁边有一把锄头空着,就去捡锄头准备帮着得明挖土,可是,罗得明不让朱德干活,说:“吃了饭再说,我老伴马上就要来了。”“也好,我还真的饿了呢。”朱德边说边与罗得明各自就地坐在一块石头上。没过几分钟时间,罗得明的老婆提着一个竹篮子过来了,还微笑着说:“朱军长,让你久等了。”“哟,嫂子还说这话,朱德感谢嫂子还来不及呢。”

吃过饭,朱德帮着儿挖了一阵子土,待罗得明的老婆送饭碗回家做完事而返回时,朱德才离开罗得明。之后,朱德又去察看了周山村其他的几家农户,他们都在开垦农田,赶种庄稼,忙忙碌碌的像赶集子一样,闹乐的很。下午,因为天气继续晴好,朱德便足不停步,去离周山村不远的相邻村落神山村,看看农务情况。他走着走着,翻过一座小山岭就进入了神山村的地界。这地方儿有几棵大树,大树下放有几块大石头,人可以坐在石头上休息或聊天。朱德刚过岭不远,轻轻的山风便从那边山坳处吹来了一串串声音。朱德停止了脚步,他想静静的听听是什么声音,或者想听听农民们私下里在聊些什么。他又往前走了一段路程,声音就越来越可辨了。原来,这不是农民们在聊什么,而是一个老年人在讲故事。

“我还有一个更好听的故事。”“那你就快讲呗。”朱德听得明白,前一句话是一个老人的声音,后一句话是一个孩子的声音。“阿山爷爷,你要给我们讲一个什么好听的故事?”这又是一个小男孩的声音。“我这个故事呀,你们从来没有听过的。”“不会吧,我每天都听你讲故事,怎么还有我们没听过的故事呢?”这是一个仿佛口齿伶俐的小女孩子在说话。“有啰。”老人喜兴儿的回话:“我的故事多得很。”“到底有多少呢?”“比天上的星星还多。”“那你要讲的故事是天上的一颗星吗?”“肯定是的。还是天上的一颗大星星喽。”“大星星?那究竟是一颗什么星呢?”这又是一个女孩子在问话:“阿山爷爷,你就讲讲这颗大星星吧。”“咳。”阿山老人装做咳一声嗽,慢腔慢调的说:“你们这几个娃儿呀,就好好的听着吧,我的这个大故事吗,它的名字要吓倒人的。”“是的吗?”“说说看。”“我的这个故事就叫做《武圣担飞两座山》!”“好。”“好!”“我就最爱听你这《武圣担飞两座山》的故事。”说完,这一群孩子就都一个个的竖起了耳朵聆听阿山老人讲故事了。

传说,我们顶头上的天,有一段时间不是很高很高的,而且在地面上不远处悬着。为什么呢?因为有两座大山压在云层之下,让大地喘不过气来。这时候,人类种植的庄稼被压的长不高,长不快,自然也就谈不上丰产丰收了。还有,地上的草,山上的树,都不能茂盛的生长,更为可怕的是,山间的老虎,地里的野兔等等动物都不能快速的奔跑了,水中的鱼儿也被挤压的缺氧,天空的飞鸟更难展翅高飞,否则会被大山撞伤了身体。这两座大山好大好大的,其中的一座叫做神山,另一座叫做周山,它们都是天上的大神仙变化的,玉皇大帝有时也拿它们没有办法。有一天,玉皇大帝派文曲星下凡,去劝说神山和周山,让它们移动一个位置,改居其他星球,救救天下的生灵。可是,说来说去,神山和周山像没长耳朵似的,不搭理这位文曲星辰。无奈,文曲星只好返回天庭,秉报玉帝。后来,玉皇大帝又派哪吒三太子亲自登门劝说两座大山。这两座大山见来了一个小孩子,更是把他不当人,反而变本加厉的让大山降低了几厘米,三太子气愤的与大山斗了几个回合,可他根本不是大山的对手。从此以后,天底下的生灵被压的更喘不过气来,还危及人类生存。于是,许许多多的老百姓都聚集在神山与周山的脚下,仰头对着天空高声呼喊。由于人多嘴众,喊声震动了天庭,吓得玉皇大帝寝食不安。第二天,玉帝召开天神大会,遴选仙宿下凡去降伏两座大山。牛魔王自告奋勇,说是一定要捉拿大山的巅顶来见玉帝。牛魔王夸下海口之后,领旨而带了几万天兵天将来到神山周山的地界。可是,牛魔王哪里知道,这神山周山已经掌管了天下的粮仓。他们见了牛魔王的部队来到人间,便使了一个“收粮法”,将牛魔王兵营里的军粮收缴一净,不留半颗。一连几天,牛魔王的几万兵卒饿着肚子叫苦不迭,哪有心思去打仗。很快,这些天兵天将不战而败,丢盔弃甲的都逃回了天庭。玉帝再一次遭受痛苦,他也实在是无计可施了。又一个夜里,玉皇大帝做了一个梦,梦见西天如来佛祖。如来佛祖告诉他,说中国四川省仪陇县出生的朱德,已经有42岁了,正在天下第一山——井冈山服役,你派一个人将他请来,他可以降伏两座大山。一梦醒来,玉帝将梦境告知了身边的王母娘娘。王母娘娘帮助他出了一个主意,说朱德这个人一般的仙宿请不动,只有中国湖南省韶山冲出生的毛泽东才能配得上邀请朱德。他们两个人现在都在井冈山。于是,玉皇大帝委派太上老君下凡去找毛泽东。太上老君找到毛泽东之后,先将他带到玉帝跟前。玉帝一见毛泽东就非常高兴,并御口封了毛泽东为“王”。同时,御派毛泽东去邀请朱德。朱德来到天庭之后,玉帝问毛泽东,应该封朱德一个什么样的仙号。毛泽东说,朱德这个人,做事非常踏实,思维更是缜密有道,他一生奋拼沙场,建功卓著,封他一个“武圣”最为合适。玉帝一口应承。几天之后,玉皇大帝在凌霄宝殿隆重举行神仙大会,各方仙宿无一缺席。会上,玉帝亲手御封两个人,一个是毛泽东,一个是朱德。其中,封毛泽东为“王”,封朱德为“天下武圣”。御封仪式结束之后,玉帝在天庭设宴,礼请毛泽东和朱德。席上,玉帝与太上老君随席御陪毛泽东和朱德就餐食饮。正值众仙觥筹交错的热闹时刻,朱德用手掌窝在毛泽东的耳边,轻轻的嘀咕几句便离席了。其他的众仙还不知晓,只有毛泽东与席上的玉帝、王母娘娘及太上老君等人做了个简单的解释。还不出半个时辰,众神仙还没有散席,人们就远远的见到了朱德用一条神奇的红色扁担,担着两座山正大踏步的从南天门进来。玉帝睁大眼睛一看,这两座山不是别的,正是周山和神山!玉帝立即命令所有的神仙,停止宴饮,出门迎接武圣朱德。随后,玉皇大帝御派两个善神下凡,补坐周山和神山两处空白,并让其携带一批美丽的青绿色侍卫随地安家。我们现在所看到的井冈山地区的神山村和周山村就是新星宿下凡所变化来的。青山绿水绕村驻,凡境仙疆着美妆。与此同时,自从朱德担走两座大山之后,这天底下就再也没有欺压人民群众的旧时代大山了,民众也再没有饥荒了,更为奇怪的是,天,慢慢的升高了,天底下的树、草、木等植物都能健康的生长了,鸟、兽、鱼等动物都能飞跑跃了,人间从此换了新气象!后来,朱德宴间担走两座山的仙事不胫而走,不出几个月工夫,全天下的人都感受到了武圣朱德的神威。

“好故事!”朱德听完,禁不住脱口一喊,惊动了不远处的阿山与孩子们。他们都站起来了,朝向声音传来的方向望去,果然见到了朱德真的往这边走来。于是,孩子们都吓着了,还有一个孩子惊恐的自言自语一句:“朱德是一个活神仙!”更多的孩子准备逃避、散开。阿山立即制止,说:“孩子们,不要怕,朱德是一个大好人!”说话间,朱德已渐渐的靠近了过来,还送来一句温馨的话:“阿山先生,你的故事还编的真神了,将我和毛泽东都编到玉皇大帝那儿去了,只怕我们没有那个本事哟。”“有!朱军长。”阿山回话:“你虽然不是我瞎编的那个神仙,但你却是当代真正的武圣人啊!”“不是的,不是的。我仅仅是一个军长,顶多是一个司令吧,不是神仙。若要说神仙,毛泽东还能算作半个。”“不,朱军长,你和毛委员两个人都是活神仙,而且,还是两个十分契合的活神仙!”“好了,好了,我们不说这个了。”朱德来到孩子们的身边笑的说:“这几个孩子都是没有上学的是吧?”“朱军长。”其中的一个男孩子开口说话:“我家穷,没有钱送我去上学,我们这几个人都差不多的一样,所以每天都找阿山爷爷给我们讲故事。我妈说,阿山爷爷肚子里有很多的书。”“好呀,现时间里,就请你们的阿山爷爷给你们讲故事,待我们大家都有吃有喝了,你们的爸爸妈妈会送你们上学的。”“朱军长,我要读书。”这是一个女孩子在跟朱德说话:“我要识字,将来也像阿山爷爷一样的会讲故事。”“能读书的,你们都能读书的!”朱德与这群叟孺热聊了一阵子之后,便一道儿的进入这神山村子了。经过了解,神山村与周山村一样,家家户户都动了起来,都在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多种粮农作物,让这大生产运动开展得红红火火,令朱德打心里感谢这井冈山地区的老百姓。

一晃多日过去,为了解决粮食的燃眉之急,毛泽东与朱德等军委要员决定,将先从山下筹备一些粮食上山,以解决暂时缺粮的危机。经过一番努力,红军从宁冈的砻市和古城等乡镇筹购到了一批红米等粮食,已运抵井冈山下的大垅村。毛泽东派遣了一批军人去大垅村人工肩挑粮食上山。这路程很远,常常是来去一趟需要两天时间。朱德也随着这支挑粮队伍下山了。大家拿着扁担,挑着装满了粮食的两只布袋子往山上爬。道路崎岖,翻山越岭,战士们担心首长朱德累坏了身子,更何况朱德已有这一把年纪了,力气也不如身壮力健的年青人。于是,半路上,趁着一个夜间休息的机会,几个知情的战士一商量,就把朱德的扁担给藏起来了,想让朱德空着手上山。朱德没了扁担,心里很着急,他就让警卫员到老乡那儿买来了一根碗口粗的毛竹,自己动手连夜赶制着一条新的扁担。月光下,只见朱德破开竹子,熟练地削、刮、锯,没过多长时间,他就把一面黄、一面白的半片竹子,做成了一根很完美的扁担。为了防止战士们再藏他的扁担,朱德就在扁担的内侧面刻下了文字,而且,文字很醒目,共有8个楷体警言,一端是“朱德扁担”,一端是“不准乱拿”。第二天,天刚亮,挑粮的队伍又出发了,朱德仍然走在战士们的中间。大家见他又有了一条新扁担,感到十分惊奇,崇敬之外更增添了几分干劲。从这一天起,有关朱德扁担的故事传开了,同时,在场的士兵们为朱德编说了几句诗赞颂他:

朱德挑谷上坳,粮食绝对可靠。

大家齐心协力,粉碎敌人阴谋。

在这首“扁担诗”流行期间,神山村、周山村以及茅坪乡甚至是整个井冈山地区,有意或无意的,悄然出现了一股神秘的力量,这种力量的效应被井冈山的官兵们以及当地群众奉为敢于担当的“扁担精神”!同时,又萌现了一首武陵春词《武陵春·扁担精神》,为井冈革命添加彩页:

春绿井冈毛竹翠,劈用担青山。扛在肩头天地翻,一笑换人间。

国事从头扶日月,佐主驾王天。只为民生不计嫌,担责任,敢为先。

点赞果城里

您的赞赏是我持续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yaoliuwx.com/zbtkjs/1022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