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植距离分大中小三级

  缺苗处,结合中耕进行补苗

2.追肥产区在栽后2个月内集中追肥3次,每隔20天追1次,末次要求在霜降前施下,否则气温降低,施肥效果不明显施肥前中耕除草,以沤好的人畜粪水和腐熟饼肥为主,可适量加入速效氮磷钾肥春季茎叶迅速生长时再追肥1次,应根据植物生长情况,酌情施用

1.病害

核心提示: (一)选地与整地 栽培川芎宜选地势向阳、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有机质含量丰富、中性或微酸性的沙质壤土过沙或过黏重的土壤不宜栽种,忌涝洼地和重

2

2.种田管理3月上旬陆续出苗当每株有地上茎10~20根,可于3月下旬至4月上旬,扒开根际周围的土壤,露出根茎顶端,选留其中生长健壮的地上茎8~10根,其余的从基部割除疏苗后和4月下旬各中耕除草一次,同时追肥,用腐熟的饼肥和人畜粪水混合浇穴

(1)白粉病:为害叶部,夏秋季高温多雨季节发病严重叶背和叶柄出现白色粉状物,叶片逐渐变黄枯死

(2)叶枯病:为害叶部,多发于5~7月病叶上呈现多数不规则的褐色病斑,随后蔓延全部叶至枯死

防治方法:①清洁田园;②用25%粉锈宁1000倍液喷雾防治;③与禾本科作物轮作

防治方法:①收获后清园,将病株烧毁深埋,减少病源;②发病初期用5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或25%粉锈宁1500倍液喷雾防治

主要是川芎茎节蛾,以幼虫为害川芎茎秆,幼虫从心叶或鞘处蛀入茎秆,咬食节盘,为害苓子

1.中耕除草栽后半月左右,幼苗出齐,揭去盖草,每隔20天左右中耕除草1次最后一次中耕除草,在根茎周围培土,保护根茎越冬中耕时只能浅松表土,以免伤根

3.苓种收获与贮藏7月中下旬,当茎上节盘显著膨大,略带紫色时,选择阴天或晴天的早晨及时采收挖取全株,剔除有虫害及腐烂的茎秆,去掉叶子,割下根茎(干后供药用,称“山川芎”),挑选健壮的茎秆,捆成小束,置于阴凉的山洞或室内地上先铺一层茅草,再将茎秆与茅草逐层相间藏放堆高2m左右,上面盖茅草,注意适时翻动8月上旬将茎秆取出,用刀切成3~4cm的小段,每段中间需具有1个膨大的节盘,即为苓子然后,进行分级、个选,剔除无芽、坏芽、虫咬伤、节盘带虫或芽已萌发的苓子,分别按级进行栽种

防治方法:①育苓阶段用80%敌百虫1000倍液,喷杀第一、二代的老熟幼虫;②栽种前精选苓子,用40%乐果1000倍液浸种3~4小时

(一)选地与整地

1.苓种培育一般12月下旬至第二年在1月中旬初,宜早不宜迟,先将平地栽培的川芎根茎掘起,除去须根、泥土和茎叶,成为“抚芎”,然后运往高山区繁殖栽植距离分大、中、小三级,分别为30cm×30cm、25cm×25cm、20cm×20cm在整平耙细的畦面上开穴深6~7cm,每穴栽“抚芎”1~2块,芽头向上,栽正压实,再浇少量稀薄肥水每亩用“抚芎”量150~250kg,

4.栽苓8月上中旬,在作好的畦面上按行株距33cm×20cm开沟栽种,沟深2~3cm同时每隔6~10行的行间密栽苓子1行,以备补苗苓子平放沟内,芽向上按人土中,使其与土壤接触,又有部分节盘露出土表然后用筛细的堆肥或土粪掩盖苓子,最后在畦面铺盖一层稻草,以减少阳光照射或雨水冲刷的影响

(三)田间管理

(3)根腐病:为害根茎染病根茎内部腐烂呈黄褐色、有特殊臭味的浆糊状,使地上部分逐渐凋萎枯死

(四)病虫害及其防治

2.虫害

(二)繁殖方法

栽培川芎宜选地势向阳、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有机质含量丰富、中性或微酸性的沙质壤土过沙或过黏重的土壤不宜栽种,忌涝洼地和重茬育苓时需选用气候阴凉、向阳或半向阳的山坡荒地整地时育苓地除净杂草,烧炭作肥,挖土后整细整平,根据地势和排水条件,作成宽1. 6~1. 8m的高畦栽植地除去杂草,深耕25cm左右,亩施堆肥2500~3000kg,开沟作畦,沟深25cm,沟宽30cm,畦宽1.6m,将表土挖松耙细,平整成龟背畦面

川芎用无性繁殖,繁殖材料苓子主产地多选择在海拔900~1500m的山区培育苓子,而平地或丘陵用来种植川芎平地育苓影响根茎的生长,易发病虫害及退化,不宜采用

3.排灌出苗期或苗期,如遇连晴不雨,可引水灌溉,以利出苗干旱时可引水人畦沟灌溉,保持表土湿润阴雨天要注意清沟排水,以免地内积水引起根茎腐烂

防治方法:①选无病健壮的苓子作种;②收获抚苓和苓秆时,拔除病株,集中销毁,并用石灰消毒病穴,或在周围喷50%托布津1000倍液;③与禾本科作物轮作;④发病初期用退菌特50%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灌注

















































































北京最佳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yaoliuwx.com/zbtkjs/15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