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同样的原因
酸雨作用下土壤中的铝离子大量释放酸雨不但加速土壤中含铝原生和次生矿物风化释放出大量的铝,同时大量的h+能加速铝从有机结合态的释放,使之呈游离态的al3+或al(oh)2+、al(oh)2+,上述两个过程都随酸雨浓度、强度及持续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大量活性铝的出现会产生两个重要后果,其一是活性铝的浓度达到10~20μg/g时,就会造成植物对铝的过量吸收而导致铝中毒,甚至死亡;其二由于铝离子是多价阳离子,与土壤胶体的结合能力特别强,所以很容易从土壤的负电荷点上置换盐基性离子,使它们进入土壤而淋失
酸雨对土壤中酶和微生物的影响土壤养分特别是有机态养分的转化和循环,有赖于专性微生物和酶的生化活性才能完成,酸雨天葵菜对土壤中氮、磷、碳等转化具有转化效应的微生物酶活性具有相当的抑制作用,能显著减少土壤中氨化细菌和固氮细菌的数量,使真菌的数量增加;使土壤微生物的氨化作用、硝化作用的强度下降
我国酸雨已成为普遍性的污染问题在1982年的酸雨普查中发现,除吉林、甘肃和宁夏外,其他20多个省(市、自治区)均出现酸雨,酸雨大约覆盖国土面积的40%1999年,106个城市的ph监测结果表明,降水年均ph范围在4.3~7.47ph的城市有43个,占统计城市的40. 6%,怀化、景德镇、遵义、宜宾、赣州等南方城市的酸雨频率达80%
(4)酸雨对水生生态系统的影响酸雨对天然水体的影响取决于酸雨的酸度和频度以及水体对酸雨的缓冲能力被酸雨污染的湖水最主要的化学特征是碳酸氢盐被硫酸盐所代替,hco3的浓度富贵菜下降,so42-的浓度显著上升酸雨导致水体酸化,其中的h+直接参与并加速地壳岩石和地表土的风化,增加重金属盐在水中的溶解和积累,并与磷酸盐形成不溶性化合物从水中析出,从而降低水体磷酸根的浓度,使水体营养盐贫乏更为严重的是,酸雨将土壤中的活性铝冲刷到水体中,给鱼类生长带来严重的危害水体的酸化还使生物分解作用减弱,直接影响系统中碳和营养盐的再循环另外,酸雨还直接影响水体中浮游生物、大型水生植物、附着藻类的生长发育,改变整个水生生态环境
我国酸雨分布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降水ph 的区域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的广大地区;华中、华南、西南及华东地区存在酸雨污染严重的中心区域;北方地区只有局部地区补肾菜(如青岛、图们等地)出现酸雨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重庆、贵阳为代表的西南地区是中国酸雨污染最严重的地区;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长沙、株洲、赣州、南昌等城市为中心的华中酸雨区污染水平超过西南酸雨区,成为全国酸雨污染最严重的地区;西南酸雨区的酸雨状况虽然有所缓和,但仍维持较严重的水平;华南酸雨区主要分布在珠江三角洲及广西东部地区,总体格局变化不大;华东酸雨区,包括长江中下游地区及南至厦门的沿海地区,小尺度上的污染格局有所波动,但总体来说,较华中、西南酸雨区弱;而北方地区年均ph的城市主要分布在青岛、图们中心的区域我国的酸雨污染以城市为核心呈现多中心分布在重庆污染区、长沙污染区和洪江污染区,由于城市和厂矿企业污染物紫背天葵种植技术的低空排放,使其附近的so2浓度比其他地区高,降水酸度也较高
(3)酸雨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首先,阔叶林和针叶林的冠层在酸雨作用下,ca2+、mg2+、k+、mn2+、na+、so42-、no3-和cl-等离子在冠层雨溶液中富集,造成叶片中营养离子的大量淋失,进而加速根部营养离子的吸收和迁移,重新吸收的营养离子也会从植物体大量析出,如此循环,就会造成营养亏缺,直接影响森林生长,威胁森林生态系统内的物质循环,而且这个过程随酸雨的强度增加而增加其次,酸雨造成土壤中铝的大量释放和mn2+、pb2+等有毒金属元素的沉降和积累,对树木形成毒害第三,酸雨还直接影响和危害土壤表层,干扰微生物正常活性,森林枯枝落叶的分解和物质再循环受紫背竹芋到破坏;同时降低土壤的a0和a1层的ph,使嗜中偏碱性菌类活动受到遏制,土壤中氮素的同化和固定减少,土壤肥力下降
酸雨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不同作物反应不一8种主要农作物对模拟酸雨敏感性反应和产量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在酸雨ph 3.0左右时,油菜最敏感,小麦、玉米、大麦等次之,水稻不敏感,烟草和黄麻最不敏感,其敏感性排列次序为:油菜>小麦>玉米>大麦>大豆>水稻>烟草>黄麻蔬菜比谷类作物易受酸雨危害,15种蔬菜试验结果表明,如以ph 3. 5的模拟酸雨为例,属于敏感性的有6种:番茄、芹菜、茄子、春瓢白、豇豆和黄瓜,其产量影响下降可达20%以上;属于中等敏感的有4种:生菜、冬瓢白、四季豆和辣椒,其产量影响下降可达10%~20%;属于抗性较强的有5种:青椒血气不足、甘蓝、菠菜、小白菜和胡萝卜,其产量影响在10%以下必须指出,叶菜类的蔬菜由于叶片受酸雨危害出现伤斑或叶片退绿,也会使其质量降低,直接影响市场价值
酸雨可导致土壤盐基离子的大量淋失在酸雨的淋溶下,土壤中的k+、na+、ca2+、mg2+的释放能力增大,且释放的强度与酸雨的酸度及降雨量有关长期的高酸度酸雨会造成土壤中植物营养元素的大量淋失,特别是盐基饱和度较低且易风化矿物质较少的酸性土壤,在长期的高酸度酸雨作用下会使土壤中k+、na+、ca2+、mg2+等盐离子大量流失,导致土壤肥力下降,最终使土壤贫瘠化,
2.我国的酸雨危害状况酸雨是我国现阶段面临的严重环境问题我国酸雨面积大约占国土面积的40%,成为继欧洲和北美之后的红背菜第三大酸雨区研究表明,仅在我国酸雨污染比较严重的江苏、浙江、安徽等11个省(自治区),酸沉降引起的森林木材储蓄量减少和农作物减产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每年分别高达44亿元和51亿元人民币,11个省的年生态效益经济损失约为459亿元
3.酸雨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的影响
0
酸雨促进土壤中有毒重金属元素的活化酸雨使土壤酸度提高的同时也使土壤中某些金属元素的活性增大,这是由于mn2+、cu2+、cr2、pb2+、zn2+等有毒重金属离子在低ph下溶解度升高造成的而这些元素在表土层的沉降和积累会使土壤变成有毒性的环境介质,进而影响植物的生长
(1)酸雨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酸雨对土壤环境的污染,首先是土壤酸化模拟酸雨试验表明,土壤酸化一般由表土向心土和底层土壮阳果发展,与酸雨浓度、强度及持续时间成正相关酸雨造成土壤酸化还取决于土壤无机物含量、组分、结构、ph、碱饱和度、含盐量以及土壤的渗透力等由沉积岩形成的土壤缓冲能力较强;而由结晶花岗岩、石英等形成的土壤缓冲能力较弱;酸性较强的红壤、红黄壤的缓冲能力较弱,而近中性的水稻土的缓冲能力较强
1.酸雨的形成酸雨(acid rain,acid precipitation)是指ph低于5.6的雨水酸沉降(acid deposition)是一个更加广泛的概念,包括酸性的湿沉降(如酸雨、酸雪、酸雾、酸霰、酸雹)和酸性的干沉降[如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氯化合物(hcl)等气体酸性物]使雨水变酸的酸性物质有自然来源和人为来源大气二氧化箭羽竹芋碳溶解到雨水后,会形成碳酸,使雨水的ph下降,但一般不会低于5.6人为来源包括燃煤发电厂、工业燃煤的锅炉、家庭炊用和取暖用煤以及机动车等排放的大量含硫和含氮的废气这些人类活动排放到大气中的含硫和含氮的氧化物在运行过程中,经过大气化学作用和物理作用,分别形成硫酸盐和硝酸盐,与空气中水分反应形成酸,随雨、雪等降落到地面,就形成了酸雨,即硫酸和硝酸的水溶液
(2)酸雨对农业生产的影响酸雨被称为空中死神,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很大酸雨首先是伤害农作物和蔬菜的叶片,其伤害程度因农作物种类的不同而异,也与酸雨的酸度、频度和时间呈正相关另外,酸雨还能够降低农作物和蔬菜种子的发芽率,降低大豆的蛋白质含量,使其品质下降
由于同样紫背天葵的原因,酸雨对草场的退化、再生和恢复也有一定的影响英国皇家鸟类协会研究发现,由于酸雨造成植物落叶中的钙减少,经过植物落叶一一些虫类一鸟类这一食物链后,鸟类体内的钙含量不断下降,最终导致鸟类的蛋壳变薄而影响鸟类的繁育
(5)酸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酸雨可以对人体产生直接影响,它会刺激皮肤,引起哮喘等多种呼吸道疾病其次,酸雨还对人体健康产生间接影响酸雨使土壤中的有害金属被冲刷带入河流、湖泊,一方面使饮用水水源被污染;另一方面,这些有毒的重金属会在粮食和鱼类机体中沉积,人类因食用而受害据报道,很多国家由于酸雨影响,地下水中铝、铜、锌、镉的浓度已上升到正常值的10~100倍
核心提示: 1.酸雨的形成 酸雨(acid rain,红背菜acid precipitation)是指ph低于5.6的雨水酸沉降(acid deposition)是一个更加广泛的概念,包括酸性的湿沉降(如酸雨、酸雪、酸雾、酸霰、酸雹)和酸性的干沉降[如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氯化合物(hcl)等气体酸性物]使雨水变酸的酸性物质有自然来源和人为来源北京市白癜风治疗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