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种野菜种植指南轻松实现亩收入25万
每年正月过后,便是野菜热潮涌动的时节。回想起往昔,为了采摘到些许野菜,常常需要翻山越岭,奔波于田野间,然而所获甚微,往往连一顿饺子都难以凑齐。如今,一个更好的选择展现在眼前——自己动手种植野菜。实际上,野菜的种植并不复杂,尤其是以下五种野菜,人工栽培与野生状态下的口感几乎无异。只需在春天寻得一块适宜的土地,稍加播种,便能收获满满的野菜,足够享用许久。
荠菜荠菜,这一在野菜中备受推崇的食材,不仅包饺子美味,做菜也独具风味。每年春季,我们都会在自家的土地上播种荠菜,期待着丰收的喜悦。荠菜偏爱冷凉湿润的环境,生长最适宜的温度范围在2-20℃之间。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一年四季均可露地种植;而长江以北地区,则除了冬季外,其他季节也适宜其生长。值得注意的是,当年产的荠菜种子因未经休眠而难以出苗,但隔年的种子可直接播种,且出苗率颇高。通常在3月份便可开始播种荠菜,生长过程中需保持充足的水分供应,浇水要勤而适量。大约播种后30天,便可开始采收,享受自家种植的新鲜荠菜。
蒲公英蒲公英,这一常见的苦菜,不仅具有降火的功效,还是一种多年生宿根植物,种植一次能持续多年。在春秋季节,当蒲公英未长叶或叶落时,我们可以挖掘其根部带回家中种植。这种植物既耐寒又耐阴,因此,许多果农会在果树下种植蒲公英,充分利用土地资源。
蒲公英偏好冷凉的气候,其种子在土壤化冻后会开始萌发。从春到秋,只要地温维持在5℃左右,蒲公英都可以顺利播种,且发芽速度最快。在蒲公英的营养生长期,为了促进叶片的生长,我们需要保持土壤的湿润;而在生殖生长期,则要适当保持土壤的干旱。食用时,我们可以分批采收蒲公英的外层大叶,若植株生长过旺,可以选择每30天左右齐根收割一次。
苋菜苋菜,这种喜温暖且耐热的蔬菜,在夏秋季节展现出生机勃勃的一面。它生长的最佳温度范围是23-27℃,一旦超过30℃,苋菜的品质便会受到影响。在野生环境中,我们常常能看到大型的籽粒绿叶苋,但若要种植,推荐选择营养价值更高的红苋菜品种,如浙江一点红和上海尖叶红米苋。
华北地区露地种植苋菜的时间跨度很大,从4月下旬到8月上旬均可进行播种。由于苋菜种子细小,因此在播种前需要精细整地,干籽撒播后用耙轻耧,确保种子与土壤充分混合,之后浇透水,大约3-5天后就能看到小苗探出土壤。通常,播种后四十多天,当苋菜株高达到十几公分时,便可开始陆续采收。
马齿苋马齿苋,这种在夏秋季节玉米地里生长旺盛的野菜,对于许多有地的人来说并不陌生。它生长的最佳温度范围是25-30℃,且能耐40℃的高温,生命力顽强。即使失水3天,只要一遇水,它便能迅速恢复生机。值得一提的是,马齿苋还是一种富含高蛋白的野生蔬菜。
除了播种繁殖,马齿苋还可以通过分茎繁殖。在生长旺盛、发枝多的植株上选取长度为3-5节的插穗,埋入土中2-3节,然后在阴天或傍晚进行扦插。扦插后要注意保温保湿,并稍加遮阴,这样两三天后插穗便能生根成活。
紫背天葵紫背天葵,又称红背菜,是一种多年生宿根常绿草本植物,其根系十分发达,株高维持在50-60cm之间。它偏好20-25℃的生长环境,若遭遇霜降则难以存活,因此需在霜降前将其移至室内。紫背天葵具有较强的耐阴性,对光照条件并无特别严格的要求。
繁殖紫背天葵既可以通过种子方式进行,也可以采用扦插法。在春季气温稳定超过0℃后,便可开始播种。而对于扦插繁殖,则需从健壮的植株上选取长度为3节、带有4片叶的嫩茎,扦插时去除基部两片叶后倾斜插入土中,并确保充分浇水、保温保湿。由于紫背天葵的茎节易于生根,因此扦插后极易成活。值得一提的是,紫背天葵以采食嫩尖为主,这样能促进侧枝的生长,从而延长采收期,从春季一直持续到冬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