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丨总有人愿把经典再度革新啫八

 

提起啫啫煲,我最能忆起的,是童年时妈妈的味道,是沙煲掀盖时的“滋滋”声响,是烟雾氤氲的美味期待。

对于大部分广州人来说,啫啫煲的代名词是“惠食佳”,92年从大排档开始起家,历经24年的传承与革新,发展至今衍生出的“啫八”,是惠食佳情怀的革新者,本期与你们分享。

「啫八」

啫八就在惠食佳滨江路店前面一点,据店家的说法,装修使用的都是旧木材,追求一种叫“质朴”的生活态度。

我提前一天订位,位置只能保留到傍晚六点,去到已看到有人在排队等位。

推门入眼的是这一幅挂满菜式牌的竹制墙,我喜爱这别出心裁的装饰。

▲酒水吧台

惠食佳的啫啫煲特色其一就是出炉前在煲盖上溅花雕酒以提香。

半开放式厨房,以沙煲为镬,长筷为铲,猛火急攻,这与《舌尖上的中国2》中描述得并无异处,但尚有一点做的不足的地方我留到最后描述。

餐桌上摆放的是宣传小册,餐具的设计参照东晋、唐、宋时期的部分建窑、越窑器物,命名为“惠食佳啫八茶杯”和“惠食佳啫八碗”。

▲原盅西洋菜炖陈肾汤原盅椰子炖竹丝鸡

文火炖汤,留有食材和药材的鲜,汤如茶色,入口讲究一个字“清”,相比之下,炖汤始终是我妈妈做的至醇至清。

▲柠檬薄荷蜜紫贝天葵露

吃这种容易上火的啫啫煲,当然需要备着清凉饮品以去火。

▲首创三酱啫肠粉

传统三酱猪肠粉加以甜、辣、芝麻或花生酱,啫八自家调配酱料,不得不说这煲猪肠粉把酱汁和食材拿捏得恰到好处。

▲啫啫麻辣田鸡

这里传菜、上菜的都是厨师,煲身极热,掀开煲盖后“滋滋”作响,这也是衡量啫啫煲做得够不够水准的因素之一。麻辣与田鸡本是绝配,借由啫啫煲的火力,把这种绝配发挥到极致。但这道菜稍有欠缺的是对火候的掌控还不够精准,入口感觉肉质略微粗糙,如换成青养应该会略胜一筹。

▲招牌炭烧生蚝

生蚝可以按只点,个人认为货源不够好,生蚝的肥美度和鲜甜度都缺一些。

▲餐牌上没有的啫啫黄鳝

啫啫黄鳝可谓是惠食佳的招牌,连餐牌都无须费笔墨去赘述,因为黄鳝天生适合“啫啫”。仅这道菜足以让啫八站稳滨江边,把黄鳝干逼得爽脆鲜美,薄薄的酱汁锁住外层,内里噙满酱汁的香味。肉眼可看见膳肚呈张开状态,这说明火候是把控的刚刚好。尾巴部分就已经闭合,口感较之明显略失爽脆。

▲野山椒沙姜啫鲈鱼

啫鱼肉如果用沙煲是很难把控火候的,鱼肉差一秒火候都已差之千里。身为顺德人的我偏爱吃一口鲜嫩的鱼肉,尝试这道用平底锅铺油啫出来的鲈鱼,鱼腩部分由于油脂较为丰满,滑嫩感十足,鱼背部分就过于粗糙了,建议可以把鱼背再厚切一点,就不会影响肉质的平衡感了。不过较为惊喜的,是些许的野山椒与沙姜的碰撞反而调出了鲈鱼的鲜。

传承发展了二十多年的啫啫煲,在烈焰的反复试炼下,也确非浪得虚名。

▲首创手工姜撞雪糕果仁雪糕

吃完火气十足的啫啫系列,以雪糕作为谢幕是最适当不过了。雪糕很不错,雪糕内里饱含原材料,不过吃下口速度要快,因为很快就会开始融化。

前面提到尚有不足的一点,在结尾我要讲述一下。想必大家都知道,火候是啫啫煲的灵魂,而惠食佳的啫啫煲更是以火候为卖点。《舌尖2》在介绍惠食佳的啫啫煲时,有这么一句话:厨师还要根据餐桌与炉灶的距离,调整火力和“抄起”沙煲的时机,奔跑的过程,烹饪仍在继续。而在我观察的过程中,我并没有发现上菜厨师有这一特点,是因为半开放式厨房已经缩短了与餐桌的距离,还是理念传承的不足?这还有待考证。

不过,我仅以食客的身份希望“惠食佳”不要因自傲而慢慢流失品牌的本真。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yaoliuwx.com/zbtkhq/1281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