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实用的小儿偏方
01方,小儿流涎验方
涎俗称流口水,是指唾液不自主地流出口外的一种现象。多见于3岁以下的儿童。中医称为“滞颐”,多由于脾胃虚寒或积热,以致津液不能收摄所致。
验方
[处方]生南星30克。
[主治]小儿流涎。
[用法]研成细末,每晚用10克,用醋调成饼状,睡前贴敷于双足心涌泉穴上,胶布固定,第2天早晨取下,连贴3~7天。
02方,疗宝宝出牙疼偏方治
乳齿在婴儿出生前就已形成,正常情况下,大约在婴儿六、七个月大时开始冒出,最先冒出的通常是下方的一颗中切牙(门牙)。“正常”这个词的范围很广,就像自然界的许多事物一样,婴儿出牙时间也是如此——不管宝宝是2个月大就冒出牙齿还是直到第12个月才开始出牙,都是正常的,您无需惊讶。通常,牙齿按如下顺序逐步萌生:6至12个月大时冒出分别位于上颌和下颌中间的中切牙;9至13个月时冒出侧切牙;16至22个月时冒出犬牙(犬齿);13至19个月时冒出第一磨牙;25至33个月时冒出第二磨牙。大多数孩子在三岁以前会长出所有乳牙。所有乳牙出牙或者“破龈而出”的过程,对于宝宝和照料者来说都极为痛苦。牙齿从敏感的牙龈粘膜钻出时,非常疼痛,宝宝很可能会烦躁不安、脾气暴躁。但宝宝对出牙的反应也不完全相同。有些婴儿可能连一声啼哭都没有就轻松度过了出牙期;也有些婴儿每出一颗牙都要大闹一常出牙时间的长短也千差万别。有些乳牙只需几小时就能从牙龈冒出。而其他一些情况下,小小的乳牙可能要花上几天才能冒出。出牙期的症状常常包括易发脾气、流口水、咬东西、哭闹、牙龈红肿、食欲下降和难以入睡。此外,一些宝宝还会因为唾液性质和数量产生变化而导致胃肠反应,引发呕吐和轻微的腹泻。其他一些宝宝则会因为唾液与面颊、下颚、颈部和胸部的皮肤接触,而导致这些部位出现微肿的红色皮疹。有时,出牙还会导致宝宝低烧、充血和用力拉扯耳朵(通常类似中耳炎的反应)。所有的这些症状都属正常范围。(但是,如果您非常担心,当然也可以咨询儿科医师,让自己放心一点。)虽然您已经了解宝宝所受的痛苦属于正常情况,但这并不表示您只能眼睁睁看着宝宝受苦。因此试试以下这些建议,它们有助于减轻宝宝在出牙期的不适。减轻宝宝出牙期不适的建议:·按摩牙龈轻轻按摩牙龈有助于缓解出牙的疼痛。用干净的手指轻柔地摩擦宝宝的牙龈。·冷敷牙龈让宝宝嚼些清凉的东西不仅有助于舒缓发炎的牙龈,还能转移宝宝的注意力。冰凉的毛巾或冰镇橡皮奶嘴都能起到作用,不过一些美味可口的东西,如冰香蕉或冷胡萝卜,可能会吸引宝宝更长的时间。您也可以让宝宝吮吸冰块,但冰块必须用毛巾包住,且必须随时看着宝宝,以防宝宝试图吞下冰块而导致窒息。如果宝宝太小,您还必须帮宝宝拿着毛巾。让宝宝直接咬冰块可能会损伤牙龈。毛巾不仅能让宝宝更舒服地咬住冰块,还能防止冰块滑入喉咙。·巧用奶瓶试试这个绝招:在奶瓶中注入水或果汁,然后倒置奶瓶,使液体流入奶嘴,将奶瓶放入冰箱,保持倒置方式,直至液体冻结。宝宝会非常高兴地咬奶瓶的冻奶嘴。记得要不时查看奶嘴,以确保它完好无损。
03方,治疗小儿舌下囊肿的化痰活血秘方
笔者自拟清热解毒化痰活血方,治疗小儿舌下囊肿多例,效果满意。所治患儿年龄3~5岁,病程3个月至一年。临床表现:舌下见1~2个囊肿,质软、边缘清楚微触痛。逐渐增大,妨碍言语、咀嚼,舌被囊肿挤歪斜。穿刺及手术后一段时间囊肿又起,舌苔白厚稍黄,舌质暗脉滑。方药组成:金银花3克,夏枯草5克,党参10克,白术10克,甘草3克,半夏6克,炒白芥子3克,紫背天葵3克,姜黄3克,陈皮3克,舌蛇草6克,山甲珠3克,山慈姑3克,土鳖虫3克,炙僵蚕3克,水蛭2克。上药研为细末,装胶囊吞服。每两日一剂,每日服3次,连服5剂为一疗程。杨某,男5岁,年7月12日初诊。患儿舌下见1.5厘米×2.1厘米囊肿一个。质软,色稍紫,触之稍痛,舌被囊肿挤歪,妨碍言语及咀嚼。二便正常,舌苔稍腻,舌下静脉曲张。医院经输青霉素、先锋霉素,中药清热解毒之剂及穿刺未效。来诊,拟上方连服10剂囊肿全部消失。小儿喜食辛辣肥甘厚味,日久热毒灼津成痰,日久血瘀,循经上行舌下,阻塞脉络形成囊肿。方中金银花、蛇舌草清热解毒;白芥子消痰除痞,其味厚气轻,开导虽速而不耗气;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散结,二药相伍能深入经络曲道消痰瘀;僵蚕化痰散结,配紫背天葵散结消肿、解毒利水;夏枯草消核软坚;山甲、山慈姑、土鳖虫、水蛭活血祛瘀化痰。党参、白术、姜黄、陈皮补气行气和降气。全方具有清热解毒、软坚散结、活血化痰之功效。
04方,治疗小儿鹅口疮的小偏方
口腔鹅口疮是由于新生儿免疫机能低下而引起的口腔霉菌感染,严重者霉菌可以蔓延到下消化道,引起霉菌性肠炎。轻者仅在口腔两颊粘膜上可见白色点状或片状物,很像奶凝块的模样,严重者遍及全口腔粘膜,影响吃奶。下面就介绍几种治疗小儿鹅口疮的偏方,以供参考。偏方1.外涂红糖治疗鹅口疮:红糖研末30g,取适量涂于患处,一天4-6次。偏方2.黄连末治疗鹅口疮:取适量黄连末填在肚脐眼上,每日换一次。偏方3.皮硝治疗鹅口疮:取皮硝30g,捣细,取适量填在肚脐眼上,外面用胶布封固,每日换一次。偏方4.莴笋叶治疗鹅口疮:莴笋叶6g,大枣3个,用水煎服,每日1-2次。偏方5.生姜蜜汁治疗鹅口疮:取蜂蜜30毫升,生姜汁10毫升,混匀后涂在患处,每日2-3次。偏方6.老茄子根治疗鹅口疮:取老茄子根10克,陈皮3克,冰糖6克,用水煎服,每日1-2次。偏方7.西红柿叶治疗鹅口疮:取西红柿叶10克,甜瓜皮6克,用水煎服,每日1-2次。偏方8.玫瑰花治疗鹅口疮:玫瑰花6克,生姜2片,白扁豆6克,用水煎服,每日1-2次。
05方,炒米糊可治宝宝腹泻
将大米炒糊,再加水煮沸,然后在汤里加少许奶粉给腹泻的宝宝喝,可以有效止泻,帮助宝宝恢复健康。中医专家解读:用炒过的大米碾成粉冲泡后服用治疗小儿腹泻,是简单易行的民间验方。治疗消化不良的焦三仙(炒山楂、炒麦芽、炒神曲)就是家喻户晓的中药,经过炒炙焦黄的谷稻芽(大米、小麦)具有消谷积、化肉食、运脾收敛的功效。所以,宝宝患轻型腹泻或在腹泻恢复期,都可以用这个验方辅助治疗。
06方,儿童营养不良偏方中药方剂
处方(一)
脾胃气虚,运化无力。
补脾益气,消积杀虫,理气升清。
消积汤。
槟榔炭10克,鸡内金15克,水红子15克,党参25克,白术10克,山药20克,木香7.5克,贯众10克,芜荑7.5克,荷叶10克。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孙允中方。
中药处方(二)
疳积脾虚,肝阴不足,肝阳上亢。
补肝消积,佐以杀虫。
猪肝散。
煅牡蛎3克,大白3克,文蛤3克,夜明砂3克,去壳使君子3克,炒莱菔子3克,鲜猪肝克(切碎)。
将上药研成细末,和匀后,再将猪肝切碎与之混合蒸熟,酌情适量,日食3次。
地址青岛即墨市嵩山二路安居二区物业旁边超康按摩院
预约电话
最好的白癜风治疗医院北京中科医院曝光 |